對于政府大力提倡并寫進了政策文件中的裝配式建筑,很多專業人士并不看好其發展前景。前段時間,南京發文禁止豎向構件使用預制,后雖取消此文件,卻在業內留下了不小的影響,對此,許多專家拍手稱快,認為取消得好,承重部位本就不適宜做成預制。加之前段時間在微信上火爆的《讓裝配式建筑去死》文章立意獨特,發人深省。由此看來,裝配式行業似乎是唱衰聲一片,那么,裝配式目前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
質量問題從抗震角度來講,按照國內的技術水平,現澆的抗震性能是強于裝配式的。從房屋性能角度來講,裝配式存在隔聲和滲漏的問題,外墻膠的耐久性問題。然而裝配式能夠在日本禁得住多次地震的考驗,說明其理論性抗震水平是能滿足的。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依賴于項目管理程度,我國目前顯然無法達到日本、歐洲等地的水平。因此現階段施工單位還是傾向于把水平構件做成預制來盡力滿足裝配率的要求。
成本問題理論上來講,裝配式建筑應當是“又快又好”。然而理論和實際的差距很大,目前裝配式建筑的造價是要高于現澆的。就設計成本來講,裝配式建筑多了一項拆分和深化環節。就生產構件來講,增加了模具生產、運輸費用、倉儲費用等環節,且構件廠的選址定位、輻射范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
標準化問題裝配式建筑對于戶型是有一定要求的,要滿足標準化、集成化,戶型就要盡量簡單統一。目前國內的市場無法達到這項要求。建筑的千差萬別導致構件的多樣化,因此對于產業鏈上非常重要的一環——構建生產廠來說,是沒能實現標準化的,構件缺少統一的規范,導致模具重復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低。且目前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不高,生產設備無法滿足需求,流水線上還是工人在進行作業。
市場監管問題目前對于拆分設計這一環節缺乏市場監管,拆分設計與上下游的對接效率很低。政府的監督和驗收程序有待完善。
政策扶持問題目前的政策文件中傾向于對開發商的扶持。而就全產業來講,大部分環節是驅動力不足的。
在此背景下,裝配式似乎變成了一項全然由政府推進的任務,與之有關的絕大部分企業并不能從中獲利,甚至要為了滿足其指標要求而損失自身的一部分利益。為了達到政策要求,每一個環節都變得比以前更難,成本更高。如此吃力不討好,無怪乎各界都不看好裝配式。
裝配式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并非是某一個企業努力就能夠改變的,現實與趨勢的矛盾,利益與政策的矛盾,使得裝配式建筑唱衰聲一片。
改革從來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改革是需要勇氣和謀略的。二十年前,大部分人絕對沒有想到智能手機能如此普及,也不會想到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會滲透到方方面面。選擇一條路能不能走得通,目光不能只聚焦在腳下,要向著路的前方看。存在即合理,裝配式的提出不是空口無憑,政策的提倡也不是空穴來風。但是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裝配式發展的步伐和速度,應根據當地的技術水平穩步推進,應當有相應的政策來保證,要在充分了解各環節成本以及問題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裝配率要求,研發制定標準化體系,先從根源上解決,再到實際中實踐。太過激進的發展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后患無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預制大板,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沒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我們不要回避現階段裝配式存在的質量問題、市場監管缺位等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使得很多企業不愿意去主動做裝配式建筑。然而就建筑行業長遠的發展來看,裝配式確實能夠給建筑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根據國家統計數據,1991-1999年之間新生兒數量逐年銳減,2012年之后連續三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且隨著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重復性的體力勞動很難再吸引人才流入,近年來農民工人口出現增長放緩、女性比例上升和40歲以下人口比例下降的趨勢,一個難以吸引新鮮血液進入的行業,其發展前景堪憂,到時候不是想不想現澆的問題,是能不能現澆的問題了。
希望建筑行業多給裝配式一些寬容,根據日本等國家的裝配式的經驗,其抗震性在是得到了驗證的,施工的可行性也是沒問題的,我國的裝配式發展就靠建筑行業的共同努力了。
標簽: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