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在徘徊了多年后,終于在政策的推動下迎來了發展之機。
面對于這一產業,政府、專家、企業、媒體都在從各個層面研究、推動它的行進。12月10日,2017年中國房地產裝配式建筑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這一盛會將針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行業環境、未來機遇和挑戰等多個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共建未來。
在這個當口,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與專家、學者及企業人士就裝配式建筑的未來發展進行了交流。
中國房地產報:你們如何看待中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
王鐵宏: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裝配式建筑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很多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歸納起來大致有3種模式:一是以萬科和遠大住工等為代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PC),適合于量大面廣的多層、小高層辦公、住宅建筑。二是以東南網架(002135,股吧)、中建鋼構等為代表的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建筑,部分應用到住宅建筑。三是以遠大工廠化可持續建筑等為代表的全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公寓建筑,完全替代傳統技術,更加節能、節鋼、節混凝土、節水,部品化率可達80%~90%。
以上我們分析了3種裝配式模式,就是要說明,此裝配式非彼裝配式,對此要有全面辯證思維。各有市場細分,各有特色,也各有局限性??藙谌S茨說,任何思維都是一種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我們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筑發展,上海市引領了發展方向,上海市政府規定2016年起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不少于50%,并逐年增加。敦煌文博會主場館成為工廠裝配式發展的經典范例,中建總公司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又好又省又快的建成了,不但結構裝配化,機電設備裝配化,裝飾裝修也裝配化,裝配化率達到91.92%,創造了新的“敦煌奇跡”。
劉士杰:從政策層面看,推行裝配式建筑與環保限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需求相契合。2017年是大氣污染考核年,裝配式建筑性能優越、建造速度快、節能環保、強度高、自重輕、空間利用率大、隔熱性能好等優點,能極大降低污染和資源浪費,順應綠色制造與節能環保需求。發展裝配式建筑同時也是供給側改革組合拳之一,承擔著生態文明補短板和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去庫存重任;此外,裝配式建筑可以發揮自身能源節約、綠色環保、提升質量,加快進度的優勢使新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更上一層樓。從產業層面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加速了傳統建筑業向先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裝配式建筑運用精細化分工提升了生產效率,大幅降低人工使用和人力成本。從企業層面看,裝配式建筑有利于改善企業微觀財務指標,提升運營效率,由于裝配式建筑工期短,帶來了較快的資本周轉速度,減緩資金成本壓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范新雙:發展裝配式建筑很有必要。第一,國家對環保的要求提高;第二,人們對生活品質、住宅品質的要求提高;第三,建筑行業需要換代升級:第四,城市化水平提高,農民工越來越少,獨生子女又不愿意到施工現場工作,發展裝配式建筑有利于人員技能提升。
芮永祥:裝配式建筑不單指住宅,所有的建筑都可以是裝配式的,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避免未來的重復裝修,長壽命、免維護、節能環保,并且有的部件可以循環使用。如果一座城市全部使用裝配式建筑,就不會再有那么多的工地,建造現場也不會再有大量泥漿和灰塵。很多人買了房子之后會裝修改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房屋建造結構,因此往往在裝修過程中對房屋造成損壞,裝配式住宅可以省去房屋二次裝修。
徐桂華:市面上用到的裝配式建筑還很少,人們對其認知還不夠,對其概念的理解和解讀有很多種。目前裝配式建筑類型多樣,比如遠大住工建造的高層建筑,以“樂高”堆積木方式組合,樓房采用可預制的建筑模塊化材料,此外還有輕鋼別墅類型的建筑和模塊化集裝箱式的建筑。
中國房地產報:國內裝配式建筑推廣這么多年,為什么發展比較慢,存在哪些問題?
陳彤:一是社會和行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房地產市場化發展的25年中,建筑產品屬性發生變化,市場化、多樣化的要求遠超以前,不容易建立適用全社會的標準體系,同時存在裝配式建筑技術停滯、成本增量等問題;二是市場格局變化帶來新矛盾,原先大家各自有市場和合作伙伴,雖有競爭但相對平衡,新業務的推廣必然會影響甚至打破這種平衡;三是推廣難,整個行業所做的都是基于少數項目、少數企業的點狀技術,沒有串點成線;四是僧多粥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企業不多,導致產業鏈下游企業缺少向前走的動力。
何文琪:裝配式建筑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四點。第一成本高昂是阻礙裝配式建筑發展關鍵性因素。小規模情況下,裝配式建筑成本起碼比現澆混凝土建筑高出20%至30%,規模小就無法攤薄成本;第二是物流成本,整個產業鏈條銜接不順暢,抬高了構件運輸成本;第三,與許多產業發展初期一樣,裝配式建筑需要靠國家補貼來解決市場初期規模與成本的制約問題,第四,由于未能解決裝修的個性化與成品規?;g的矛盾,消費者接受度較低。
高斌:規模和預制率持續攀升導致工廠化生產的構配件尚不能滿足施工現場裝配的質和量的要求。同時,當前裝配式建筑標準化程度不高,設計費用過低導致行業設計研發能力不足;建設、設計、構配件制作與施工多方相互獨立不利于推進行業發展。建筑工業化的復合型人才稀少,產業工人隊伍尚未形成。
歐陽捷:一方面,裝配式建筑增加了工廠預制環節,雖然能夠提高產品的精度和標準,但產業基地的建造和工人的培訓成本會增加;另一方面,預制過后的運輸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侯建群:多年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在于造價,雖然現在裝配式建筑逐漸紅火,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對造價的敏感程度仍然比較高。
中國房地產報:我們應該如何破解裝配式建筑發展慢的難題,未來要做些什么?
何文琪:大家都知道萬科在裝配式建筑上做了許多嘗試,但仍然局限于企業內部進行裝配式建筑生產,規模不夠。你很難想象即使它在某個城市基地進行生產,要輻射幾十個城市的項目上也很難。我認為一定是類似中建集團、遠大住工、杭蕭鋼構(600477,股吧)等這樣的企業,才更有條件解決裝配式建筑規模的問題。
陳志華:行業未來出路有四個方向。第一,完善成套技術和相關規范,研發出適用于我國不同氣候環境的裝配式建筑成套集成技術、新型高效裝配化連接技術、相應的標準與施工工法、基于設計、加工、施工一體化的全過程信息平臺以及等關鍵技術。第二,完善模塊建筑體系技術,研發多高層鋼結構模塊建筑體系、綜合考慮模塊建筑集管線、室內外裝修及防火防腐集成技術要求,進行鋼結構模塊單元標準化設計和拼接節點技術及鋼結構模塊建筑耗能減震技術。第三,提高應用范圍,在政府和國有資金投資的辦公樓、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市政橋梁、交通樞紐、公交站臺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力推廣鋼結構,在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先行先試,示范帶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推廣應用及產業創新發展,在農村居民自建住房項目中開展鋼結構住宅建筑試點。第四,實施財稅扶持,各省、市財政應對符合建筑產業現代化標準的鋼結構公共建筑和裝配式住宅建筑給予一定補貼,對自愿實施裝配式建筑的企業實施容積率獎勵。
王漢林:我們未來將學習和積累EPC工程總承包方面的經驗與能力,同時研發BIM信息系統在裝飾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應用,結合現有成果持續推進創新裝配式裝飾模數化設計、裝配式全裝修建筑、裝飾BIM信息化、裝配式部品集成及新型產業工人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
中國房地產報:去年開始,國家和各省市出臺很多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文件,新政策環境怎么樣?
陳彤:首先,新政策更突出強調“集成設計”,生產組織方式發生變化,相比2016年底之前強調的標準化設計是一個進步。傳統建造或設計方式好比將一個個燈泡單線串聯,任何一個燈泡出現阻滯線路就斷,如換成并聯電池組,懂設計、生產、裝修的技術人員共同工作,就是集成設計。再者,新政策突出強調信息化的核心是達成產業鏈信息共享,如今大家都在努力推進BIM技術,但單個企業做得再厲害,如果信息傳導不下去,效率還是不高,行業發展迫切需要效率提升。
趙鈿:如今政府對裝配式建筑更加重視,過去更多的是GDP導向,現在除了GDP外更加重視發展質量,中國提出要走一條高質量集約型的發展道路,裝配式建筑成是必由之路。2016年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明確裝配式建筑是建筑工業化和建筑產業化的主要的路徑。此后,各省市開始積極響應,社會和企業積極參與。但有點擔心的是,盡管大家對裝配式建筑重要性有了統一認識,但在市場過熱的情況下,目前整個技術環境、社會供應、人才匹配等多方面存在準備不足問題,我們應理性看待裝配式建筑發展,積極努力、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進符合當地條件的裝配式發展的方法和路徑。
唐芬: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扶持政策,比如,將政府主導投資的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作為突破口試點推廣;使用將裝配式建筑要求列入土地出讓限制條件、給予容積率獎勵和專項資金補貼、允許提前預售等刺激性政策前提條件,明確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可以實行分層、分階段驗收,廣泛調動了市場各參與方的積極性。購房者則可以享受政策允許范圍內的最大貸款優惠,特別是用公積金購房,甚至給予每平方米的補貼獎勵。
陳志華: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鼓勵扶持裝配式建筑的政策。鼓勵方式上,有財政補貼、獎勵容積率,還有土地出讓條件等。政策的出臺對裝配式建筑的推廣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激勵政策有待加強,針對規模效益不足、產業鏈不完善、構件生產加工費用較高、新型墻板價格偏貴、防火防腐投入較大導致成本偏高問題,亟待出臺激勵引導政策。此外,落實方式有待加強,政策落實缺乏執行流程、負責部門和補貼歸口等具體操作規定,使政策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希望政府進一步出臺針對各項政策的細化執行方案,簡化操作流程,讓政策落地,更好地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
陳輝:政府大力支持、各個企業不斷研發與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思路、新概念,政企雙方齊心協力促進中國工業化的發展,甚至有些裝配式建筑技術和配件已經實現出口,這證明裝配式建筑生產技術水平已經超越發達國家。但施工技術與設備方面仍有明顯不足,比如加工設備上還依賴進口,要完全達到國產化的高標準、高質量、高精度還需時間。
中國房地產報:裝配式建筑在哪些機遇轉型升級,其中挑戰是什么?
王鐵宏:市場變革模式推開,國家大力推行PPP模式,帶來發展機遇和挑戰,其中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民營建筑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民營建筑業企業要發揮自身特點聯合優勢互補企業參與PPP項目,可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積極介入;“一帶一路”建設基建需求龐大,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建筑(601668,股吧)業企業應積極開拓國際工程承包市場,這不僅保證行業穩定持續發展,也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其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帶動國際貿易增長發揮積極作用;雄安新區規劃帶來跨時代機遇,要歷史性地把握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城市天際線、建筑輪廓線、科學的交通路網”三要素,全面把控“低碳、簡約、使用”核心價值觀內涵,深刻把脈其特殊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的重要作用,這是千年大計。
劉士杰:首先要由政府引導,市場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進效益,2016年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超過400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3.92倍,快速增長意味著巨大市場和利益;其次,房地產企業本身處于粗放到精細化的轉型窗口期,裝配式建筑恰符合其轉型升級方向,未來建筑的變革是以房地產為中心,涉及建筑設備,綠色低碳研發等全產業鏈的綠色建筑變革與升級。房地產企業應抓住裝配式建筑的風口轉型升級,不斷完善內部裝配式建筑建設模式產業鏈,為業主提供成套裝配式建筑解決辦法,研發環保、健康、綠色的新產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馮曉科:開發企業是裝配式建筑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面臨三個方面的機遇和挑戰。第一點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先后出臺一系列裝配式建筑相關政策,比如在拿地環節進行強制,比如要求保障性住房必須采取裝配式,這是開發商須主動面對的。第二點,要深入研究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管理、技術、規則、規程、體系,讓裝配式建筑與其產品結構很好地契合,實現裝配式設計標準化、制造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的目標。在傳統建造方式中,開發商很難達到既滿足標準化、又適應客戶多元化的需求,采取裝配式建筑則可以解決,比如可以通過模數化組合最大限度兼顧多方面需求。第三點,從政府角度講,開發商如果對裝配式建筑不太積極,或者缺乏經驗和技術,從拿地環節開始,同等條件下政府就不愿意給你這個機會。
標簽: 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