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墻外保溫技術應用中,采用“放”的抗裂原則,即采用柔性漸變、逐層釋放應力的抗裂技術路線是外保溫不產生裂縫、保證防水功能的正確方法。
解決好外墻熱橋問題。熱橋是指圍護結構中包含金屬、鋼筋混凝土梁、柱、挑陽臺、遮陽板、挑出線條等部位在室內外溫差作用下,形成傳熱密集,內表面溫度較低的部位。這些部位形成傳熱的橋梁,故稱熱橋。這些熱橋部位通常被忽視而沒做保溫,其受溫度影響而發生的變形量與做了外保溫的墻體是不同的。經過一定時間的形變破壞,會造成這些未做保溫的部位與做了外保溫的墻體交接處產生破壞裂縫。解決熱橋的根本途徑是斷橋處理,就是外保溫層必須完整包覆所有外表面,使保溫層閉合。比如,升出于屋面的女兒墻,應在正面,背面和頂面均設外保溫層。
外墻外保溫墻體的防水細部處理
門窗洞口處理
合理的“后塞口”做法是先完成立面大面積的裝飾層,如貼面磚或涂料刷面等,門窗套只做完基層底灰,待門窗框安裝完成后,二次進行門窗套的裝飾抹灰可以確保門窗套的邊壓進5~10mm,最后進行門窗周圍的發泡聚氨酯和封膠,這樣既保證了門窗外觀又利于排水。門窗框與飾面層之間留安裝位置是必須的,它不只是方便門窗安裝,而且對門窗的熱脹冷縮能起到調節效果,實際上形成了門窗的伸縮縫。該縫必須填充閉孔泡沫塑料殼或發泡聚氨酯,以保證滿足伸縮、保溫、隔音的需要,門窗內外還要用密封膠或嵌縫膏封閉用以防水。然而,門窗框的下冒頭與地面或窗臺之間的這條縫應用耐侯膠封閉處理。
由于門窗的安裝縫上、左右兩側三個面可以滿足X、Y兩個方向的伸縮循環需要,下部的縫在抹抗裂砂漿基層時可以壓進框下10~20mm,將縫填死。也可采用防水砂漿飾面層與門窗框之間的縫抹勾成小圓形或平縫,形成擋水臺,切斷進水通道,在擋水臺干燥后表面再封耐侯膠。
標簽: 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