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深州市東留曹村的再生纖維廠,是村里幾十號人的命根子,卻因媒體曝光被貼上了“黑心棉加工點”的標簽,連過去支持這個村辦企業的各級領導,態度都開始變了。村支書汪瑞嶺覺得委屈,他們利用舊衣物加工的再生纖維,用到工業領域就是合法的原材料,要是被做成生活用品,則是典型的黑心棉??伤麄儺a出的材料最后會被做成什么東西,根本就不是東留曹村能決定的。
曝光乃至整治“黑心棉”,無疑是人心所向,也是勢在必行。不過,正如扶貧要精準一樣,打擊“黑心棉”也不應禍及無辜。就如東留曹村的這家再生纖維廠,其產品原本就是合法的工業原材料,若僅因個別不良廠商擅用于生活類制品而被視為“黑心棉加工點”,豈不是潑臟水連孩子也一并倒掉?
定義“黑心棉加工點”的標準其實很明確,要么本就是這個鏈條的一環,要么則是心知肚明為其提供半成品。而東留曹村的再生纖維廠顯然不在此例:自建廠伊始,除嚴格把好原材料關,堅持禁用包括醫用纖維性廢棄物在內的五種禁用品外,每當加工的再生纖維出廠,他們都會貼上“禁止用于生活用品生產”的警示語,可見其并非“黑心棉”生產廠商的“同類”。
誠然,由于經驗欠缺、意識不足,加上把關不嚴,致其加工的再生纖維,曾被一些不法廠商用作生產汽車坐墊被媒體曝光,進而被貼上“黑心棉加工點”的標簽。但話說回來,對于善鉆空子的不法廠商而言,就算監管部門也難免掛一漏萬,遑論這些剛剛從經營磚瓦窯轉型而來的村民?何況,無心之過與為虎作倀當有天壤之別,又何以不能區別對待呢?
正因如此,河北省質監局通過核查,結論為“不應該把這里定義為黑心棉原材料基地”,從而為東留曹村洗刷了“冤屈”。然而,“黑心棉加工點”的標簽一旦貼上,要“洗白”也難。即便權威部門出面力證,也難救東留曹村再生纖維廠于危難。據悉,該廠眼下仍然處于停產狀態,且復工之路渺茫。
從表面看,該廠復產的障礙不在于“污名”,而是環保手續尚不完善。但正如東留曹村村支書所說,只要努力,環保及手續問題“總有辦法解決”,而“上級對村再生纖維廠從支持轉向否定,才讓他發愁”。據悉,這并非村支書的臆測,而是他為廠子環評手續“四處跑動”后的切身感受??梢?,相關部門對此“心有余悸”,才是導致廠子難以復蘇的最大障礙。
東留曹村再生纖維廠的困境,無疑是整個再生纖維產業近況的縮寫。應該說,相關部門的“由熱變冷”,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對再生纖維的一種誤讀。據相關資料,2014年我國服裝總產量為299.21億件,同時,每年扔進垃圾桶的舊衣物約2600萬噸,再利用率不到1%。而將這些舊衣物“變廢為寶”,則是生產工業包裝用織物、工地及農業大棚用保溫材料等的絕佳材料。若僅為個別不法廠商之故,而無端擠壓再生纖維產業的生存空間,豈不是得不償失?
而對當下東留曹村再生纖維廠的出路,理性而務實的做法,應是變“舍棄”為“幫扶”:幫他們完善環保設施,做到依法生產;幫他們健全相關出廠制度,防范不法廠商“混水摸魚”。當然,更不要忘了“扶上馬、再送一程”。如此,東留曹村再生纖維廠的“復興”,必然會對再生纖維產業的發展,起到示范及推動作用。而整個再生纖維產業的規范運行,則將大大擠壓諸如“黑心棉”等行業“毒瘤”的空間,這難道不是皆大歡喜的結果么?
標簽: 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