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建筑行業
建筑工業化促進建筑行業轉型升級
建筑工業化,指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筑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它的主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施工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3月26日,在成都建工集團位于龍潭寺的試驗生產線上,京川賓館的圍墻正在加緊制造。“先在我們這里生產好,到時直接運輸過去安裝就行。”成都建工集團建筑工業化項目負責人孔文藝,用“搭積木”來形容這種修建建筑的方式—“積木”在生產線上制造完成,到施工工地只需要按照說明書搭建就行。其實,這種看起來科技感極強的建設方式,成都市早在2013年就開始著手探索。 “搭積木”建房子,“粘”得緊才不會散架 在生產線上,圍墻的柱子、墻身、壓頂正同時進行生產。壓頂和墻身之間,可以通過一個卡口和灌漿套筒進行連接—這個圍墻的組裝過程就像是在拼裝玩具模型。 這樣的房子牢固嗎? 孔文藝表示完全不用擔心。“這樣制造的建筑,國家是有明確標準的,滿足不了相應條件,就不允許這么建設。”相反,通過建筑工業化方式建設的建筑,由于技術的先進,有著更高的抗震強度。 而要以“搭積木”的方式建房子,技術的難點就在“積木”與“積木”之間的結合點上。“我們從2013年就開始組織技術攻關,向一線城市學習經驗。今年,成都市第一個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工程綠地中心東村1號地塊幼兒園將正式建成,預制化率就達到了43%,而很多地方是從百分之幾開始的。” 孔文藝口中的預制化率,指的就是提前所建好的“積木”占整體建筑體積的比例。預制化率越高,則意味著使用的“積木”越多,積木之間的結合點就越多。“這就對我們的組裝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裝得不好,就經不起震,容易散架。而我們現在的技術,結合點比混凝土還要牢固。” 不僅節能環保,還能降低用工量50% 作為成都市建筑工業化發展牽頭單位,去年一年,成都市建工集團由董事長楊祖華牽頭召開了10余次會議,專題研究建筑工業化發展。 為何要進行建筑工業化的轉型?“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楊祖華說。與傳統的修建方式相比,建筑工業化方式將全面提升建筑物的綜合品質。“以往的建筑誤差是以厘米計算,而我們的則能控制在毫米級。” 不僅如此,新方式在節能環保上也有明顯的好處—減少用水量60%、木材用量近80%、建筑垃圾80%、建造綜合能耗70%。同時,施工場地粉塵也明顯降低,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另外,建筑工業化還能帶動包括設計、施工、建材等50多個關聯產業進行技術創新。并推進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當我們的預制化率達到30%左右時,用工量將減少50%。”孔文藝說。 目前來看,與傳統方式相比,建筑工業化的模式在造價成本上要高10%到20%。“但今后,新方式的成本肯定會更低。”楊祖華介紹,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新模式造價成本遲早有一天會低于傳統模式。 流水線上可實現個性化定制 此外,建工集團還在設計一處保障房的建設。“這處保障房的預制化率將達到49%,樓梯、外掛板、疊合板、剪力墻等很多‘積木’都將提前在生產線上造好。” 而位于青白江的建筑工業化基地,也預計將于5月底正式建成。這個專門生產“積木”的基地,建成后在滿載狀態下,一年能生產滿足200萬平方米的建筑需求的“積木”,“相應的,就能夠節水100萬噸,節電150萬度,縮短工期20%。” 不僅如此,建工集團還打算讓“積木”搭建得更加精致一些。“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反打外墻’的技術造出來的墻壁,直接是帶有瓷磚的,裝好后外墻不用再處理了。”孔文藝想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深化,對內墻的裝飾也進行個性預制,“根據客戶的方案,在制造‘積木’時,可以把地磚、墻紙等等相關的裝修內容一并做上去,‘積木’搭好,房屋也就裝修好了。” 在位于青白江基地內的三條生產線中,就有一條專門用于制造個性化的異形件。 另外,全預制化的板房,也是建工集團正在研究的項目。“預制化率達到100%,這個工地拆了,運送到那個工地再搭建好就能用。”孔文藝介紹,與現在的普通板房相比,這樣的板房不僅更加牢固,而且能夠循環使用。“只要保護得好,用幾十年都沒問題,不像現在的普通板房,只能用2到3次。”“我們還在和中國建筑、中國鋁業等單位進行全面合作,大力加快建筑工業化發展,到2016年,成都建筑工業化生產的面積將達到400萬到500萬平方米。”楊祖華說。 目前,成都市也正在制定相關政策,未來一些土地的拍賣,或許將綁定建筑工業化的條件,促進建筑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