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鋼結構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符合戰略需求
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北京市高層和大跨度預應力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愛林認為,發展工業化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特別符合我國化解鋼產能過剩、發展綠色建筑的戰略要求,是我國建筑業真正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災后建筑重建速度和抗震安全的迫切要求。 一、發展工業化裝配式鋼結構是我國綠色建筑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要求 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面積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倍以上。我國每年產生建筑垃圾近15億噸,主要有渣土、碎磚瓦、碎砂石、碎混凝土等,但是能夠進行資源化利用的不到百分之五。建筑施工和建筑垃圾運送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對空氣污染的貢獻率達20%。我國河道已無多少沙子可供混凝土建筑使用,南方有些城市已經出現了用海沙制作混凝土,其質量堪憂。 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10%以上,美、日超過40%,而我國目前還不到5%,中國作為世界上建筑規模、鋼材產量最大的國家,鋼結構建筑發展嚴重滯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鋼結構工程比例增加”作為實現建筑節能的目標之一。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鋼結構等建筑體系,加快發展建設工程的預制和裝配技術,提高建筑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要求“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筑20%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2013年修訂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將鋼結構列為綠色建筑。毋庸置疑,鋼結構可回收、循環使用,具有良好抗震延性,可持續發展、循環再利用的理念體現在建筑鋼結構設計、施工、建造、拆除及異地重建的全過程。 目前,節能減排、控制污染已成為各級政府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秶鴦赵宏P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廣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應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建設領域鋼結構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區推廣輕鋼結構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 我國2020年國家鋼結構發展規劃重點是研究在各類建筑中應用鋼結構新體系,擴大應用范圍,鋼結構設計標準與國際接軌、完善鋼結構設計規范和標準;為實現鋼結構住宅建筑產業化提供成套技術,研制快速安裝、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鋼結構體系、輕鋼結構樓板等,應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設計。2020年,我國鋼結構建筑占10%以上。我國建筑鋼結構市場十分巨大,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