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建筑群
探討建筑群布局與自然通風的關系
自然通風是建筑實現節能、健康、生態等目標的重要手段。建筑樓群的布局方式既關系到建筑室外人員活動區域的舒適性,也影響著建筑單體前后的壓力分布。本文以廣州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為基礎,對常見的樓群布局方式的總體通風情況進行了計算機模擬與分析,結合風速、壓力差和WBGT等指標,在滿足以上3種要求的情況下,對不同樓群布局方式的優劣進行了比較分析。建筑外環境室外舒適度和建筑單體壓力分布的影響。 風環境 建筑群布局 WBGT 在氣候炎熱的華南地區,自然通風在建筑中尤為重要。與建筑自然通風效果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物的高度、進深、長度和迎風方位;2.對于建筑群體而言,有建筑的間距、排列組合方式和建筑群體的迎風方位;3.對于住宅區規劃而言,有住宅區的合理選址以及住宅區道路、綠地、水面的合理布局[1]。 影響建筑群布局的因素與基本形式:建筑樓群的布局受到氣候因素、地理因素,樓群自身建筑的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其中風向與朝向是影響建筑群布局的重要因素。我國南方地區,主導風向南與東南方向之間,傳統建筑的朝向是南或偏南方向。廣州地區,綜合考慮防止太陽輻射及防止暴雨吹襲,選擇南偏西5º到南偏東10º是最佳的朝向。 在廣州地區,建筑的夏季對通風環境更加重要,因而,以夏季主導風向(東南)、參考速度(2.6ms-1)和最熱月平均室外溫度(28ºC)為模擬分析的氣候條件參數。模擬分析中建筑物尺度為24m×8m×20m,朝向為正南向,樓東西間距12m,前后間距20m[3],分析樓群布置區域為100m×100m。 其中,邊界風速滿足梯度風變化v/v0=(z/z0)α,其中,v0為標準高度處的風速(本文取值為2.6ms-1),z0為標準高度(10m),α為地面粗糙程度(取值為0.333)[4]。 目前,對于城市環境的舒適風速和危險風速,國內外的建筑規范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國內外研究人員在大量的現場測量、調查統計與風洞實驗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平均風速與脈動風速的綜合作用。 一般認為,風速大于1m/s時,在夏季室外人們濟南正邦感覺是舒適的,風速大于5m/s時,就會影響人們的活動[4,6]。所以,1m/s~5m/s之內的風速,是比較理想的室外風速。大約2m高度內的空間是人們經?;顒拥目臻g,因此,本文采用1.5m高處的風速為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