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層住宅大火、央視大火,以及省城2007 年的領秀城小區3 次失火、近期濟南西客站火災,都與外墻保溫材料有關。難道就沒有節能、防火兩全的辦法嗎?如何更安全地推進建筑節能事業?外墻保溫材料的設計、 監管以及市場還存在哪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保溫材料市場探訪
上海大火成因公布當日,濟南東部一小區業主董女士看著正在搞節能改造、被泡沫板貼得雪白的鄰樓,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這些材料也是可燃的嗎?
其實,董女士所在的樓也剛剛改造完工,只是她從沒想到這一點。但她對這件“棉襖”的保溫效果是深有感觸的:“因為入住時小區還沒接通市政供熱管網,通熱后又不舍得破壞裝修,我家一直沒裝暖氣。這一改造,眼下室溫得比往年高出三四度。”
建筑節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上海大火以后,外墻保溫工程的安全性被空前關注。保溫材料首當其沖。省消防總隊火調處負責人李亞清告訴記者,常用的外墻保溫材料泡沫板(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 )、擠塑板(擠塑聚苯乙烯、EPS )、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PU ),若未經阻燃處理,都是易燃的,且燃燒會產生氰化氫氣體,毒性很大。
“外墻保溫材料現在執行的是2009年9月25 日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的《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按照規定,民用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記者 注:可燃),建筑高度100米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 50 米及以上的其他民用建筑,應用A級(不燃)保溫材料。”省消防總隊建審處副處長王海港介紹說。
但是,記者 24 日探訪濟南北園大街一五金市場發現,消費者要分辨、買到、用上夠級別的保溫材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家市場的保溫材料攤點擁擠地夾雜在五金電料等攤點之間,無不在顯著位置放著白色泡沫板和灰綠色擠塑板的樣品,半數的有聚氨酯板樣品。但這些樣品都是散貨形式,沒有外包裝,板子正背面都找不到任何品牌、廠址、燃燒性能等信息。
“能看看產品檢測報告嗎?”記者以買主身份在每個攤都問了問,10來位受訪攤主都表示“有(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卻沒有一人拿出來。“在廠里,到時候隨貨給你。”不過他們并不避諱,“這些樣品都是沒加阻燃劑的,要加阻燃劑也行,得跟廠里定做。沒有一家手頭有現貨,哪怕是樣品。”
“又保溫又防火的好東西真有,就是貴。”一位姓朱的攤主說:“普通的泡沫板、擠塑板一立方米300多元,經過阻燃處理、級別高的得1000來塊。除了一些有錢的單位,很少有人用。老早我就不進貨了。低于500立方米,廠家也不給做。”
“這里邊事太多了。”她有些神秘地對記者說,“有的買方要阻燃的,工程隊就送去幾張阻燃的樣品,接著就吩咐我們換成普通的了。你們小區要搞改造,可得盯好了。”
標簽: 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