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我國《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實施,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生產、使用、進出口進行總量控制和配額管理,并對非法生產、使用者處以最高100萬元的罰款。
條例的出臺,也將為中國保護臭氧層第二階段行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根據《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2010年至2030年,中國將逐步淘汰制冷空調、發泡塑料等七大行業中的氫氯氟烴(HCFCs)類制冷劑和發泡劑。
記者從環保部外經辦了解到,今明兩年,這七大行業的淘汰行動將陸續啟動。環保部正在抓緊制定這七大行業的行業淘汰方案,并將在七個行業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國家整體淘汰方案。
同時,環保部有關人士對記者強調,條例的實施并不意味著6月1日起就對HCFCs實行總量控制與配額管理,而是在時機合適時才會實行。
盡管針對HCFCs的淘汰行動并未正式開始,但對所涉企業來說,壓力并未因此減輕,淘汰所需的大量資金和成熟的替代品都亟需解決。
4.5億美元多邊基金
將繼續投向淘汰項目
HCFCs是一種能消耗臭氧層的人工化學物質,被廣泛用作空調、冰箱、塑料行業中的制冷劑和發泡劑。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HCFCs生產國、使用國和出口國,生產量占全球總量的66%,消費量占42%.
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中國將分步驟完成HCFCs的淘汰,從2013年凍結總量,陸續削減生產、使用量,并于2030年完成淘汰,僅留2.5%用于維修用途。
淘汰行動影響巨大,將涉及HCFCs生產行業、聚氨酯泡沫行業、xps泡沫行業、家用制冷行業、工商制冷行業、制冷維修行業和清洗行業等七大行業。這些行業產值高達4500億元,從業工人達100萬人。
對企業來說,淘汰意味著生產線的更新換代、失業人員的安置,新的替代品的研發。盡管有強制命令,但成本問題仍不容回避。
“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生產、使用這些物質的企業加速完成替代過程,實現升級。”環保部外經辦項目三處處長周曉芳對本報記者強調,保護臭氧層多邊基金項目管理辦公室便設立在環保部外經辦項目三處。
在第一階段淘汰行動中,這個辦公室為中國企業爭取到大量的國際多邊基金,總額超過8億美元,總計投向381個項目,用于生產線的改造、補償淘汰生產帶來的利潤終止、人員失業和替代品建設費用等。其中,生產行業獲贈最多,金額高達1.5億美元,其次是家用制冷行業,金額為9000萬美元,40多家企業受益。
在第二階段淘汰行動中,來自國際社會的多邊基金仍將陸續投向中國企業。“我們將幫助中國企業申請這些國際資金。”環保部工作人員稱。
據了解,多邊基金執委會批準捐贈,會考慮多個因素。根據執委會通過的《HCFCs的資助政策導則》,衡量指標包括投產日期、二次替代、國家消費量、費用增加等因素。
“目前已確定4.5億美元的金額,主要用于全球2009年到2011年的淘汰。”環保部人士透露,其中用于中國的份額還未確定。據了解,多邊基金每三年為一個增資期,2012年到2014年的金額也正在討論中。
據北京大學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胡建信介紹,淘汰HCFCs,僅發達國家就需投入330億美元。
標簽: 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