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碳資源變成碳危害主要是通過化學變化過程實現的,因此,“解鈴還需系鈴人”,要化解這場因高碳而導致的全球氣候危機,化學工業責無旁貸、義不容辭,低碳經濟不僅給化工產業帶來了嚴峻挑戰,而且帶來了發展良機。
化工產業為碳減排提供技術
發展低碳經濟不僅為化工產業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提供了壓力和動力,而且為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商機?;ぎa業在實現碳減排目標中,既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有關研究表明,與非化工類產品相比,化工產品能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減排數量,在所有被認定為碳減排領域中,有40%左右得益于塑料和保溫材料等化工產品。
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我國空間巨大的建筑行業將會強力推進節能環保材料的使用,聚氨酯、聚苯乙烯等化工產品將會大顯身手,贏得市場。如果能夠在建筑行業廣泛使用節能保溫材料,可使建筑行業的能耗降低30%以上。
催化熱裂解(CPP)制乙烯技術的推廣;離子膜電解槽取代隔膜電解槽;碳纖維材料取代飛機和風力發電設備的金屬材料;工業鍋爐定期清洗等等,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化工產業為碳利用拓展市場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溫室氣體是逃逸的二氧化碳。如果將資源放對地方,在二氧化碳沒有逃逸之前將其捕捉,采用化工新技術,新工藝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將是一件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事業。而能夠擔當此項重任者非化工產業莫屬。我國一些化工企業已經作出了嘗試,并且取得了成功。比如,利用二氧化碳生產碳酸二甲酯技術可將工業生產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變成碳酸二甲酯等精細化工產品。通過羰基合成等工藝技術,可使二氧化碳與氫反應生產甲烷、甲醇、碳纖維、工程塑料、瀝青以及建筑材料等,不僅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還能拓寬氫能利用的空間。
化工產業為碳捕捉開拓途徑
在工業領域減少碳排放的主要方法,除了采用化學方法實現碳利用,變廢為寶之外,還有碳捕捉。碳捕捉的主要方法是碳燃燒和碳封存,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將二氧化碳注入油田,以提高石油開采量。歐洲國家早已實施了在發電廠碳捕捉和將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的技術。據有關專家介紹,我國已經掌握了碳捕捉、分離與凈化技術,在二氧化碳綜合利用領域的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不大。盡管碳捕捉技術的推廣和商業化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相信,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化工產業的發展和國際技術交流的擴大,碳捕捉將會成為化工產業發展的新途徑。
在世界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該是到了轉變“談化色變”觀念,重新認識和定位化工產業的時候了,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化工產業的發展,中國要由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離不開打造一批像巴斯夫、陶氏化學、杜邦化工這樣的跨國化工企業。
標簽: 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