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可以說是外墻外保溫年,在政府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導下,在國務院下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后,建筑節能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并不斷推向高潮,全國各地建設廳和建委紛紛出臺政策,規定新建建筑墻體必須采取外墻保溫措施,某些省份甚至規定房地產項目達到保溫規定方可進行竣工驗收。節能建筑離我們越來越近!然而,在歷經一番火山爆發式的發展后,作為備受國家各級部門重視的節能行業,外保溫行業為什么成為了高能耗行業,遭受如此多行業人士的詬病呢?
標準缺失行業亟待規范
外墻外保溫行業作為朝陽行業,最近兩年才得以蓬勃發展。各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據悉,外保溫作為一個體系,僅材料就達幾十種,再加上數種組合配套方法,組成的保溫體系也多達幾十種,僅常用的保溫體系就有10來種。這么多種保溫體系,都沒有制定出統一的標準加以規范,各個企業、各個地方都是采用自己的標準來驗收,導致行業混亂。
一場游戲沒有統一的游戲規則就難以繼續下去,外墻外保溫體系最近也遇到了這種困難,尤其還有利用游戲規則不健全而牟利的某些地方性政策及相關企業。據悉,某些政府根據自己的檢測標準,對進入該省市的企業來征收檢測準入費,作為創收來源。據悉,山東某墻體保溫材料廠透露:該公司從去年開始投資外墻外保溫系統以來,僅進入14個城市的檢測辦證費用就花了100萬元,一個系統,每進入一個市場,需要的檢測準入費用從2萬元到8萬元不等。而各生產外墻外保溫材料的廠家,更是魚龍混雜,甚至有不少家庭作坊企業加入其中,有些企業從水泥、混凝土、涂料、五金等相關行業進入市場,企業本身對外保溫材料、技術和施工等的了解都不全面。他們利用低價傾銷產品,使一個朝陽產業才剛剛起步,就已陷入天昏地暗的價格戰之中,大企業無法生存,小企業卻能“淘金”,留下很多建筑隱患。制定國家外墻外保溫體系法規,淘汰關閉一批擾亂市場的小作坊企業,完善并規范外保溫市場,是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聞來源:亞太涂料報
標簽: 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