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隔熱是南方建筑節能的關鍵,如何有效地做好建筑隔熱工作,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環境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建筑與環境的系統觀點分析隔熱與散熱的相互關系,論證把建筑隔熱與房屋規劃、環境規劃相結合,利用自然規律指導建筑隔熱設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關 鍵 詞:建筑隔熱;環境規劃;城鎮規劃 中圖分類號:TU111.4+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南方地區夏季炎熱,建筑隔熱,尤其是隔離太陽輻射熱,將有利于改善室內熱環境,節約降溫能耗。長期以來建筑隔熱集中體現在外圍護結構隔熱技術方面,如外墻反射隔熱、窗戶遮陽隔熱、屋頂通風隔熱等。近年來隨著空調能耗的迅猛增加,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隔熱要求也隨之提高,這種強化外圍護結構隔熱功能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應該看到目前普遍采用的建筑隔熱技術都是出于對單體建筑考慮的,其基本出發點是把建筑所在的周圍環境看成迅速散熱的巨大空間,因此只考慮如何有效地把太陽輻射熱從建筑外表隔離出去。然而現代都市普遍出現的“城市熱島”現象說明隨著人口增多、建筑密度增大,環境結構發生了改變,環境的散熱速度和散熱能力都在下降,如果只考慮增強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隔熱能力,不考慮環境的散熱狀況,很有可能會走向環境的惡性循環。這說明建筑隔熱應該與環境規劃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環境。
對流反射輻射吸收室內1 建筑隔熱機理
圖1 建筑外表面熱反應示意圖太陽熱輻射投射到建筑外表時一部分立刻被反射出去,另一部分被吸收。被建筑外表吸收的熱量一部分向室內傳遞,另一部分以長波輻射和空氣對流的形式向室外散發。建筑外表熱反應過程如圖1所示。從圖1看到,投射到建筑外表的太陽輻射熱最終散發到室內和室外。顯然,散發到室外的熱量越多,傳遞到室內的熱量就越少。因此增大建筑外表的反射有利于減少傳向室內的熱量。因此南方建筑外墻通常采用白色粉刷或淺色飾面來達到外墻反射隔熱的效果。從圖上還可看到,最終要使得傳向室內的熱量少還應該減少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即在外圍護結構中設置隔熱層,隔離室外熱量向室內傳遞,這樣一來建筑外表吸收的熱量將大量聚集在外表面,促使建筑外表面溫度升高,進一步提高了建筑外表與環境之間的溫差,有利于向室外散熱。這種隔熱方式也稱為升溫隔熱。反射隔熱和升溫隔熱的結果都是把投射到建筑外表的太陽輻射熱轉移到建筑的外部環境中去。 2 環境散熱分析 上面分析不難看出,建筑隔熱技術越好,傳向室內的熱量就越少,同時建筑外表向室外散發的熱量就越多。建筑外表散熱方式分為三種,即反射、長波輻射和空氣對流。其中反射和長波輻射都
標簽: 城鎮
文章來源: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