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4年我國共生產和使用的建筑幕墻總面積為7500萬平方米,占全世界幕墻生產總量2/3,是幕墻生產大國。因為幕墻是“耗電大戶”,自然就成為能源浪費的大國。據測算2萬平方米建筑住房每年僅空調恒溫電費就需10萬元。因為傳統玻璃幕墻單一封閉式多,能保溫調節風量的少,跟進的多, 結合國情民需開發的少。玻璃幕墻的熱量大、傳導快,又造成了夏天不隔熱反而增溫,冬天不保溫玻璃更涼。有人講:“玻璃幕墻發展越快能源浪費就越多,幕墻生產越大能源浪費比越高”是不無道理的。幕墻造成光污染更是怨聲載道。但是,玻璃幕墻畢竟是建筑外圍護墻體的一種有效形式,實現人群與自然聯系,直接面對風雨、云霧、溫濕、沙塵等環境侵襲,沒有它也不行,尤其是現代城市建設,沒有“輕質高墻”,沒有亮麗多姿外圍護墻體襯托是不可想象的。這個“是也非也”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國內外同行的技術探索思路。我們能不能做出“一根梁雙層墻”,既能采光遮陽、隔熱保溫、導向氣流,又能調整室內溫度、煙霧,室外風雨顯示限屏,消除光污染、節能省電,多功能于一身的幕墻呢?回答是:不行。因為國外也未見過,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我們特意到歐洲跑了一趟,看到許多式樣的遮陽百葉,也有幸參觀了歐洲最引以自豪的×××大樓的“自動幕墻”,它是開放式玻璃百葉,檁形鋼架,外掛式電動控制,由外向里進伸1.2米設隔斷式分格。 參觀時幕墻剛完工,正在裝修??梢韵嘈?,這個幕墻是該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先進的“緩沖帶式雙層幕墻”。據此推斷: 1.在如此重要建筑上使用了這種幕墻,肯定經過反復論證、篩選。技術上先進,造型美觀;功能上最具代表性的“緩沖帶式雙層幕墻”。近期內不太可能出現超過這個水準的幕墻。但它與我們設計的“內置式單梁雙層幕墻”存在功能上差異,估計可能“不喜歡”,也可能還沒想到。 2.根據我國現實情況開發“內置式智能自動單梁雙層幕墻”,技術難度之大,涉及之廣,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而最終將成為對整個幕墻行業科技發展及綜合實力的考驗。 3.高起點著眼未來,注重產品多功能性,方向對頭,掌握得當,應該是機遇大于風險。國家搭起了“建設節約型和諧社會大舞臺”,企業就該力盡職能,參與進去唱好這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頭戲,從我做起,努力將“世界幕墻生產大國”盡快變成“幕墻新產品開發大國”,若能將全國所生產幕墻的一半換成“節能型幕墻”,節省的電力就相當于一個三峽電站。放棄狹隘市場競爭,自主創新,發展具有民族文化底蘊、適應社會需要,又能便于建筑師創造豐富建筑造型,提高布局空間,節能省電,隔熱保溫,消除光污染,實現與自然共生新產品,研制出國外尚沒有造出來的幕墻新產品,服務社會,占領市場,去掙外商垂誕已久的大錢。 我們主導方向是:改造傳統“封閉式”幕墻;目的是:實現建筑幕墻多功能自動化;方法是:三步攻堅。 第一步:10個月時間使傳統“封閉式”幕墻轉動起來,采光通風,導向氣流。 第二步:7個月時間使轉動起來的遮陽百葉與玻璃幕墻有機聯動,實施“內置式動力傳動裝置”智能自動控制。 第三步:也是最艱難一步,15個月時間,讓擁有自主創新,完全知識產權的“內置式智能自動單梁雙層幕墻”所用的動力、傳動,控制裝置及配件全部實現國產化。
在方向明確,目標具體,掌握了國內外發展趨勢,權衡了風險和自身能量后,上下同欲,干事創業,決心走發明創造新幕墻產品的路。在參研科技人員、生產協作廠商大力支持下,歷經三年磨練,進行大量技術論證、技術設計和技術優化提升,開設45只模具,上百次失敗又失敗的教訓,百折不撓拼搏,“天道酬勤”,在關鍵部位“倒拉式控角轉軸”、“動能轉換窗”,獲得技術突破,于2004年6月成功制造出第一臺“自動幕墻內置動力傳動裝置”,并一舉將這些精密復雜的配套設備按照設計序列準確地全部裝進了幕墻豎梁腹中,實現了建筑幕墻“內置式智能自動控制”,多功能于一體,可以涵蓋各種稱呼“自動窗”、“雙層墻”、“呼吸幕墻”服務功能,工藝優良,總體質量達到評定優良標準。至此,擁有自主創新、完全知識產權的“內置式智能自動單梁雙層幕墻”宣告研制成功。國家專利局以發明專利正式受理,專利號為200410053620.8,并授權五項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名稱內容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后,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引起震驚,先后有六家國家級報刊八次報導選評文章,有兩家外國公司愿意交換使用專利,七家國內同行期盼授權經銷。 自動百葉幕墻經浙江省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檢測檢驗合格,抗震性強、荷載運行可達10000次啟閉功能,在-40℃~+80℃氣候中迎面720百帕風力平穩運行(詳見性價比表)。杭州市技術監督局技術認定產品證號330102BZ195,并發布《Q/HWM01-2004》企業標準開始生產。 作為建筑幕墻發展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內置式智能自動單梁雙層幕墻每一項技術優選提升、每一項技術突破都是對我們自主創新能量的檢驗,也是我們依
標簽: 幕墻
文章來源: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