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反響
“套型建筑面積”定義引業界強烈反響
在“國六條”十五條細則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一說最受業內關注,“90平方米到底多大”的爭論一直沒停止過。 早報記者采訪中發現,在一些開發商的理解中,套型建筑面積被等同于“建筑面積×得房率”。按照得房率80%計算,9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其建筑面積可以達到110平方米以上,而電梯住宅則可能更高。 這一理解日前被“證實”。6月13日,北京的《京華時報》報道,建設部房地產業司司長沈建忠指出,根據一般的測算,套型建筑面積和建筑面積大約相差10到15平方米。這就是說,90平方米的套型建筑面積約等于100到105平方米的建筑面積。 這一全新詮釋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開發商無疑吃到了一顆定心丸,一些開發商告訴記者,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很多房型實際上都已經符合了標準規定?!钡硪环矫?,面積從90平方米到100多平方米的“擴容”,也使得部分市民產生了“調控標準放松”的感覺,原本以為的小戶型再次變成大戶型。 6月14日,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正式出面澄清,否認此前媒體報道,稱國家標準對“套型建筑面積”有明確定義。 早報記者在查詢國家的兩項規定后,基本了解了這一面積的明確定義。 套型建筑面積這一概念出自1999年6月1日起實施的,由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并入質檢總局)、建設部聯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范》。 《規范》對于房屋面積的技術標準包括7點,分別是:1、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間墻體內表面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2、套內使用面積等于套內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之和;3、住宅標準層總使用面積等于本層各套型內使用面積之和;4、住宅標準層建筑面積,按外墻結構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鄰界墻軸線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當外墻設外保溫層時,按保溫層外表面計算;5、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等于標準層使用面積除以標準層建筑面積;6、套型建筑面積等于套內使用面積除以標準層的使用面積系數;7、套型陽臺面積等于套內各陽臺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之和。 由這個規范可以看出:套型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標準層的使用面積系數,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標準層使用面積/標準層建筑面積;這樣一來,顯而易見的,套型建筑面積包括了標準層內的樓層、走道等層內公攤面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加入了一定的公攤面積,但套型建筑面積和買房時的房屋建筑面積還是有所區別。在《住宅設計規范》中,技術經濟指標只有7項,包括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m2);套內使用面積(m2/套);住宅標準層總使用面積(m2);住宅標準層總建筑面積(m2);住宅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套型建筑面積(m2/套);套型陽臺面積(m2/套)。其中并沒有目前開發商所提的“建筑面積”一說。 而購房人購買的房屋建筑面積是根據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年2月22日發布并于當年8月1日實施的《房屋測量規范》(GB/T17986)中的相關規定來計算的。 按照這一規定,房產面積測算中的建筑面積指“房屋外墻(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倍饲坝嬎闾仔徒ㄖ娣e用到的住宅標準層建筑面積“按外墻結構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鄰界墻軸線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當外墻設外保溫層時,按保溫層外表面計算”。也就是說,建筑面積=套型建筑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包括室外建筑,地下室等不包括在住宅標準層面積內的面積)。 此外,早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所謂的得房率則是指套(單元)內建筑面積與套(單元)建筑面積之比。而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一般來說,目前住宅的得房率為:多層住宅85%,高層72%,辦公樓為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