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科技創新
建筑節能需要政府帶頭與科技創新
“未來政府辦公樓達不到建筑節能標準的不得竣工驗收。在我國建筑節能工作推進的過程中,政府既要是推動者,又要是帶頭者?!痹诮沼诒本┡e辦的第九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開幕式上,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張慶風如此強調。 雖然目前《住宅建筑規范》、《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三部有關建筑節能的國家標準已經亮相,“四節一環?!睘楹诵牡慕ㄖ澞芄ぷ饕惨殉蔀槲覈澞芸偲灞P上的一顆重要棋子,然而面對我國龐大的建筑市場,建筑節能在推廣落實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少阻力。針對此現狀,張慶風在論壇上特別做出了“建筑節能需要政府帶領和科技創新”的主題發言,并指出,“在‘十一五’期間,必須以政府機構節能運行管理為突破口,帶動既有公共建筑的節能運行管理和改造”。 科技創新是節能重點 “《建筑節能管理條例》中第31條明確規定,政府辦公樓和大型公共建筑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建筑節能測評單位進行能效測評,達不到建筑節能標準的,不得竣工驗收”,張慶風在論壇上如此透露。據了解,被列入國務院2006年立法重點項目的《建筑節能管理條例》目前已基本完成修改即將出爐,其中將首次作出通過經濟激勵促進建筑節能的規定,并要求商品房標明節能指標、政府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強制實行能效測評,否則將依《條例》處罰。 而另一方面,科技的創新也是建筑節能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點,張慶風主張應用新型節能房屋體系。他指出,加大外墻外保溫成套技術的使用力度、廣泛使用符合節能標準要求的節能窗、采用先進合理的供熱方式、應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都是新技術在建筑節能上應用的有效途徑,“必須加快這些技術的推廣力度,以更好地實現建筑節能目標?!?“只有在各級政府強有力的帶動和法規的全面實施后,全社會都不斷關注建筑節能的形勢下,同時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建筑節能目標,建設節約型城市、節約型社會”,張慶風說道。 多元的協同評估模式 對于節能建筑評估認定的問題,曾在建設部科技司和住宅中心組織過相關工作的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化商會會長聶梅生有著更深的理解。她指出,包括建筑節能和住宅性能認定在內的評估體系,在制定評估模型時多采取一元的模式而非二元乃至多元的協同評估模式,因此在實施時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 “在涉及節能、節地、節水時更多的強調節約率,如節能50%、節水30%等,并不同時評估在達到該項指標時對建筑的功能和舒適性、健康性的影響”,聶梅生舉例道,“而另一方面,在強調以人為本的住宅性能評價時,往往不去評價由此對資源環境產生的影響”。她認為,有時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要犧牲人的舒適度,或者要改變生活習慣,這二者之間是需要妥協的?!罢蛉绱?,近年來國際、國內有關建筑評估方面的模式在走向多元化”。 在由科技部發布的《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課題研究成果中指出:“綠色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資源,給環境和生態帶來的影響最小,同時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的建筑環境與良好的服務,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聶梅生表示,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破毀環境的代價所獲得舒適的“豪華建筑”并不符合節能建筑的要求;而放棄舒適性,回到原始的茅草屋中,雖然不消耗能源和資源,卻也不是節能建筑所提倡的?!耙虼嗽谠u估體系中,節省能源、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的條例與室內舒適性、生活質量水平以及建筑功能的條例必須同時兼顧,不能彼此相加或相抵消”。 調整節能市場的供需不平衡 “我國處于一個高能耗的時期,建筑節能是一個必須發展的社會課題,同時也將給老百姓帶來經濟上看得見的實惠”,五合國際建筑設計集團副總經理盧求向記者表示,“然而目前消費者在購買房屋時,更關注的是綠化率等因素,幾乎很少有人去問房屋的能耗是多少,這就直接造成了節能市場的供需不平衡”。他認為,政府應該正確引導消費者在購買房屋時,能夠認識到如果房屋不節能將帶來多少能源消耗與實際經濟損失。 “政府應鼓勵消費者把‘節能、能耗’作為購買房屋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數據,以拉動市場對節能需求”。盧求指出,正如政府通過多年的努力,讓消費者將車輛的百公里耗油量作為購車時的一項重要參數標準?!爸挥型ㄟ^引導消費者的建筑節能意識,推動節能市場的需求,才能使得市場上出現更多的節能建筑?!?圣戈班依索維爾中國銷售市場總監趙連明進一步表示,政府還應做好節能技術和解決方案,把歐美一些成功的節能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及成套的圖紙拿到中國來,再根據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