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廣義
制造自動化的廣義內涵
傳統地理解,人們一般將“制造”理解為產品的機械工藝過程或機械加工過程。例如著名的Longman詞典對“制造”(Manufacture)的解釋為“通過機器進行(產品)制作或生產,特別是適用于大批量”。 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制造”的概念和內涵在“范圍”和“過程”兩個方面大大拓展。范圍方面,制造涉及的工業領域遠非局限于機械制造,包括了機械、電子、化工、輕工、食品和軍工等國民經濟的大量行業。制造業已被定義為將可用資源(包括物料、能源等)通過相應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工業品或生活消費品的產業。過程方面,制造不是僅指具體的工藝過程,而是包括市場分析、產品設計、生產工藝過程、裝配檢驗和銷售服務等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如國際生產工程學會1990年給“制造”下的定義是:制造是一個涉及制造工業中產品設計、物料選擇、生產計劃、生產過程、質量保證、經營管理、市場銷售和服務的一系列相關活動和工作的總稱。 綜上所述,目前對制造有兩種理解,一是通常的制造概念,指產品的“制作過程”或稱為“小制造概念”,如機械加工過程;另一個是廣義制造概念,包括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又稱為“大制造概念”。實際應用中,兩者皆在使用,其概念范圍視具體情況而定。 “自動化(Automation)”是美國人D.S.Harder于1936年提出的。當時他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他認為在一個生產過程中,機器之間的零件轉移不用人去搬運就是“自動化”。這實質是早期制造自動化的概念。 制造自動化(以下簡稱自動化)的概念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過去,人們對自動化的理解或者說自動化的功能目標是以機械的動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動地完成特定的作業。這實質上是自動化代替人的體力勞動的觀點。后來隨著電子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廣泛應用,自動化的概念已擴展為用機器(包括計算機)不僅代替人的體力勞動而且還代替或輔助腦力勞動,以自動地完成特定的作業。 今天看來自動化的上述概念也還不完善。把自動化的功能目標看成是用機器代替人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是比較狹窄的理解。這種理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例如,有人就認為,中國人多,搞自動化沒有很大的必要。 今天,制造自動化已遠遠突破了上述傳統的概念,具有更加寬廣和深刻的內涵。制造自動化的廣義內涵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1) 在形式方面,制造自動化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代替人的體力勞動。 .代替或輔助人的腦力勞動。 .制造系統中人、機及整個系統的協調、管理、控制和優化。 (2) 在功能方面,制造自動化代替人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僅僅是制造自動化功能目標體系的一部分。制造自動化的功能目標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個有機體系。此體系可用如圖1所示的功能目標模型描述。此功能目標模型簡稱TQCSE模型,其中T表示時間(Time),Q表示質量(Quality),C表示成本(Cost),S表示服務(Service),E表示環境友善性(Environment)。 TQCSE模型中的T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采用自動化技術,能縮短產品制造周期,產品上市快;二是提高生產率。Q的含義是采用自動化系統,能提高和保證產品質量。C的含義是采用自動化技術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S也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利用自動化技術,更好地做好市場服務工作;二是利用自動化技術,替代或減輕制造人員的體力和腦力勞動,直接為制造人員服務。E的含義是制造自動化應該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污染,有利于實現綠色制造。 TQCSE模型還表明,T、Q、C、S、E是相互關聯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制造自動化功能目標的有機體系。 (3) 在范圍方面,制造自動化不僅涉及到具體生產制造過程,而是涉及產品生命周期所有過程。 制造自動化是一個動態概念,有著十分廣泛和深刻的內涵。目前制造自動化技術的研究非?;钴S,主要表現在制造系統中的集成技術和系統技術、人機一體化制造系統、制造單元技術、制造過程的計劃和調度、柔性制造技術和適應現代生產模式的制造環境的研究方面。制造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可用“六化”簡要描述,即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網絡化、制造虛擬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綠色化。來源:中國工業設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