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擁有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筑量最大的國家。1996年至2016年的20年間,我國城鎮化率從30.5%提高到57.35%,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提高到39.05平方米,幾億人的居住問題得到解決,成就舉世矚目。
然而,以不斷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20世紀工業文明的思維方式,伴隨著中國城市建設慣性高速發展,使建筑的建造使用改造和拆解過程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資源,并產生大量建筑垃圾和二氧化碳排放,導致資源快速枯竭和環境破壞。
當前,我國建筑發展面臨高環境負荷與低質量供給的雙重問題,導致建筑品質不高。在國家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要以提高供給質量水平、降低環境負荷為指標,這是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和意義。
推動綠色建筑要以人為本、以生態建筑為指引,著力解決我國建筑高資源消耗、高環境負荷和低質量供給等問題,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理念,傳承中國特色建筑文化。
相比第一代綠色建筑,新時代高質量的綠色建筑把全社會周期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強調延長建筑壽命及提高建筑品質,從以房子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注重創造建筑的先天綠色基因。為此,我們研究歸納總結提煉出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筑的理念框架,包括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五方面。
人性化是指要更注重真正從人的需要出發,創造安全健康舒適自然優美的室內外環境,使人有更多獲得感,真正實現以人為本,而非以房子為本。人性化在新時代最為重要,其理念內涵絕不僅包括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室內聲光熱環境,還包含建筑空間經濟性、實用功能便利性、高安全和舒適性、適老化和無障礙性以及良好的室內外環境和空氣質量。
本土化要注重發揮建筑設計的重要作用,賦予建筑天然的綠色基因并體現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高質量的綠色建筑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筑,不僅技術至上,更應倡導因地制宜、體量適度,少人工、多天然的設計,要注重創造建筑的先天綠色基因。
低碳化強調兩個“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建筑全生命期,從重點關注運行過程,拓展到建筑的建造運行改造拆解等各個階段;二是更加注重全面,從重點關注節能,拓展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節礦等環境保護。其核心理念內涵圍繞兩個“全”,首先是全面,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二是全過程,包括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過程、運行調試以及拆解和消納。
長壽化要更注重延長建筑壽命,這是節約能源資源、降低能源負荷的最有效方法,被稱為建筑最佳的綠色。我國建筑實際平均使用壽命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反復建造和拆除加劇了資源負荷。要想在我國實現建筑長壽化,僅僅依靠延長主體使用壽命遠遠不夠,還要注重采用大空間靈活可變的設計來滿足功能變化需要,采用SI(設備管線與主體結構分離)技術體系,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定期維修和保養。
進入數字化和互聯網時代,必須更注重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對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要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建筑功能和智能化、精細化的技術管理水平,最終為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標簽: 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