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也隨之擴大,防水材料迎來了發展良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行業內也存在著落后產能過剩、集中度低、“非標”產品充斥市場等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防水行業的發展步入拐點,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很多專家看來,應當將“環?!弊鳛橐粭l紅線,倒逼行業淘汰掉所有在紅線下的產能,借此緩解產能過剩危機,同時應對越發嚴格的環保壓力。
政策頻發 企業壓力增大
當前,“綠色”已經成為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加大了環保監督檢查力度,給工業企業戴上了“緊箍咒”。
2014年4月,《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表決通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指出:環保工作從以經濟發展為先的被動治理轉變為確保生態文明的主動防護;監管模式從點源污染監管轉變為面源污染監管;對于企業污染主體而言,引入“按日計罰”概念,罰款總額上不封頂;治理環境不作為等官員將引咎辭職。
2015年8月,《大氣污染防治法》通過修訂,修訂后的該法推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要求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對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加大了處罰的力度。修訂后該法條文有129條,其中法律責任條款就有30條,規定了大量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并有相應的處罰責任。
今年4月7日,環保部首批28路督查組成員分赴“2+26”城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4月7日至6月22日,共督查企業26127家,關停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17857家。8月,環保部公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攻堅方案中明確表示,對已經核實的量大面廣“散亂污”企業,本著“先停后治”的原則,區別情況分類處置;要推進重點領域VOCs治理任務,在10月底前,各地基本完成整治工作,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業,依法實施停產整治,納入各地冬季錯峰生產方案。
頻頻出臺的政策和重拳出擊的督查,讓企業不得不對提高對環保問題的認識。
與此同時,防水行業內部也出臺了不少指向性強的指導意見和行業準則,以提高對行業內企業進行環保方面的規范和約束。
2013年實施的最新《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條件》第四條就規定,易產生煙氣、粉塵等污染物的原材料在運輸、裝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應當采取密閉措施;改性瀝青類(含自粘)防水卷材的瀝青攪拌罐、浸油池和涂油池應配置瀝青煙氣處理裝置等。
《建筑防水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出,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評價為導向,推廣清潔生產,落實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優化產品結構;打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全要素發展路徑,滿足綠色建筑需求。
問題多多 環保不容樂觀
即便有諸多政策對防水行業環保提出要求,當前防水行業在環保方面現狀依舊是不容樂觀,問題多多。
以瀝青類防水卷材為例,其在生產需要大量使用瀝青、滑石粉等原輔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瀝青煙、工業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會嚴重影響環境,因此提高污染物的收集率和去除率,減少瀝青煙、粉塵、VOC等污染物排放量,保證車間排放的氣體能夠達到甚至高于國家環保標準,是防水行業必須高度重視并有待解決的問題。
但行業的現實卻十分殘酷。在防水行業,擁有相關證照的合法合規的企業不足三分之一。換言之,業內存在大量無證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在SBS改性瀝青卷材生產過程中,不顧產能質量,常用廢膠粉代替SBS改性材料,配以大量的廢機油為溶劑;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加入更多的石粉,迫使瀝青加熱溫度必須提高到200度以上,加大了瀝青煙氣的處理難度,造成瀝青煙氣、廢膠粉和廢機油以及大量的污水惡臭在大氣中彌漫,嚴重影響環境。這樣的企業,生產全流程都存在問題,且只關注自身的利益,目光短淺,試想一家生產“非標”產品的作坊式企業,怎會配套廢氣、廢水等處置設備呢?
此外,由于煙氣處置等環保設備價格不菲,日常運行和維護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許多財力有限、對于環保認知不足的企業,出于對生產成本和企業利潤的考量,不愿意在環保方面進行投入,甚至不愿讓已經安裝的設備發揮應有的作用。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防水卷材生產工廠都有環保設備,一般的環保設備都是采取活性碳吸附,用不了多長時間,活性碳就需要更換,成本比較高,所以有些企業的環保設備平時根本不運行,只在檢查的時候打開應付一下。前不久,江蘇揚州儀鎮工業集中區一家防水企業,就因廠區配套廢氣處理設施大多數淪為擺設,均未同步運行被舉報查處。
更有一些運營規范的企業擔心,購置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環保設備后,使得企業生產成本和資金壓力增大。但防水市場本就混亂,如果其他不上環保設備、不規范運營的企業趁機渾水摸魚,卻反過來跟他們打價格戰,將對其造成不小的傷害。
多方入手 促進轉型升級
“綠色”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主旋律之一。要想實現綠色發展,必須抓緊環保的“牛鼻子,”通過制定環境質量達標紅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紅線等環保標準,促使生產工藝低下,難以達到標準的企業退出,進而淘汰掉一些重復建設的低端過剩產能,推進行業的轉型升級。為此,也就需要多方入手,以環保為抓手,促防水行業轉型升級。
一方面,以環保方式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即便在環保風暴席卷全國的現在,仍有一些“散亂污”防水企業頂風作案。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繼續加大環保督查和處罰力度,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置,清退和整改一批環保不合格企業。同時,財政部門也可出臺相關政策,對中小防水企業環保改造給予一定的補貼,或是由稅務部門牽頭,在稅收方面予以傾斜,激發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工藝改進或環保設備購置節能減排的熱情。
另一方面,防水企業作為行業生產與發展主體,更需要積極行動,通過提高企業的環保水平,促進企業和行業轉型發展。
防水企業應當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提升生產設備和工藝水平,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煙塵等污染物的同時提升防水材料的質量和性能。企業也可以積極對標外國先進的企業,引進并學習先進的技術工藝、設備等,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不僅如此,企業還應從源頭入手,在原材料的選用和運輸上下功夫,減少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氣、水等污染,順勢提升產品品質。
此外,行業協會作為業內最專業的社團組織,也應發揮相應的作用。協會可以配合政府有關部門積極開展監督抽查等工作,通過樹立環保標桿,曝光違法違規企業,引導企業關注環保問題。此外,協會還可以通過制定和提升防水行業準入和生產的社團標準,以標準提升全行業的環保水平,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正如多位專家所言,防水行業還遠沒有擺脫粗放型管理和能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的生產模式,這在一些中小型防水企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環保壓力雖然與日俱增,但也為防水行業提供了一個改變的理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機遇。如果能把握機遇,防水行業實現轉型發展指日可待。
標簽: 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