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潛力巨大
我國住宅節能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北方采暖地區90%以上的既有居住建筑是高能耗建筑,其中采暖能耗約占我國建筑總能耗的36%。面對既有建筑存量大、能耗高的現狀,對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也刻不容緩。但由于居住建筑基本不涉及大型用能設備,較少涉及節能運行管理(集中供熱的鍋爐設備除外),所以對居民樓進行節能改造所得到的收益與投入的費用相比徽乎其微,甚至可能投入遠高于收益,因此傳統的節能改造市場中,我國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市場需求較小。雖然目前這塊的市場需求較大,但存在的市場潛力卻異常巨大。 “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為當前的居住建筑設計提供了新的標準,也給居民帶來了新的理念,由此帶來的節能設備及產品市場較為廣泛。按照中國的建筑市場,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為20億平方米。另外還有當前存在的400億平方米已有住宅市場需要改造,可謂潛力巨大。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變化和行業的不斷發展,不得不說這塊領域非常值得重視,在未來或許會成為當前各大節能設備制造商爭搶之地。 從全球來看,建筑節能業務在發達國家開展比較成熟,至今已經有超過40多年的行業經驗,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政府鼓勵、建筑業主主動、企業運作為主的市場化格局。政府通過頒布節能標準和法令、推行節能標識、提供節能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方式,形成建筑節能的法制和經濟環境。建筑業主為執行節能標準和法令,需要尋求節能服務,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費用支出。由此,創造了龐大的建筑節能服務市場。節能服務企業依靠專業化服務,幫助建筑業主實現節能目標,分享節能收益。目前,歐美國家先后提出要在2020-2030年實現新建住宅建筑全部“零能耗”或“接近零能耗”的目標。 而就我國而言,雖然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建筑節能戰略,并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內開展了眾多建筑節能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但從當前來看,新技術、新產品在實踐中推廣應用率仍然較低,研究開發與實際應用出現脫節現象。就住宅節能領域而言,無論是改造還是新建,在實際生活中都不具有普及型。 根據建設部制定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設部分)》,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指在1980-1981年的建筑能耗基礎上節能30%。 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再節能30%,簡稱為節能50%標準?,F已進入節能50%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保證使用功能、建筑質量和室內熱環境符合小康目標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全國城鎮建筑夏季室溫低于30℃,采暖區冬季室溫達到18℃左右的基本要求,非采暖區室內熱環境明顯改善。采取各種有效的節能技術和管理措施,改善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輔助以必要的供熱、降溫設施,提高用能設備的效率和居住的熱舒適性,把新建房屋的能耗較大幅度地降下來;對原有建筑物有計劃地進行節能改造,以達到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第三階段是指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再節能30%,達到節能65%的標準。北京、天津等地方在居住建筑方面已經開始執行節能65%的標準。 從我們之前對于國內通常采用中空玻璃作為冬季保暖的節能材料的分析來看,就目前的中空三層玻璃而言,也就剛好達到了50%的節能標準。如果想順利實現第三階段的目標,轉換節能設備或許是最直接的方法。當然,這也是一種市場選擇。 IWS公司放入中國區銷售的PIRANHA系統,其發電量可以達到100千瓦。該系統更適用于中小型工業、商業建筑和50-200人的民宅。擁有體積小、價格低、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經常性專業人士維護的優勢。 我國的住宅節能工作,從地域上說,首先從采暖地區開始,然后夏熱冬冷地區,最后夏熱冬暖地區。在我國,傳統上采暖地區為一年內日平均氣溫低于或等于5℃超過90天的地區,這個范圍大部分在淮河以北,主要是“三北”(即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北方15?。ㄊ?、區)的城鎮人口約3.13億,建筑節能行業潛在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都非常巨大。 從新建住宅節能市場這塊來看,其他國家已有政策先例,比如德國。2002年,德國《能源節約條例》提出了“能源認證證書”這一理念。建筑物的能源證書,與家用電器上的能效標簽一樣,反映了建筑物的能耗屬性,另外還包括對建筑物進行節能改造的建議、措施及注意事項等。根據德國法律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出售或出租的居住建筑都必須出具能源證書,以便購房者或租房者了解在房屋能源消費方面可能支出的費用。能源認證證書系統的實施,對提高建筑商和消費者的節能意識,提高建筑物節能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那么,誰又能保證我國會不會有一天也出臺類似的法律法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