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可持續發展
建材行業構建循環型體系 推動可持續發展
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成為熱名詞,而且成為各個行業的風向標,為資源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建材集團副董事長、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姚燕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材行業具有消納礦渣、尾礦、城市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先天優勢,可消納數量巨大的固體廢棄物。我們應該在加強技術研究、提高廢棄物利用率等方面下工夫,使建材產業真正走上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姚燕教授多年從事混凝土安全性與耐久性的研究與開發,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先后承擔完成了“重點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高性能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環境行為與失效機理研究”、“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形成與發展機理及控制技術研究”等國家科技攻關、“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項目,研究成果在三峽大壩工程等近百個重點工程中推廣應用,為保證我國重點工程混凝土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記者:目前,我國建材行業實施循環經濟存在哪些問題?姚燕:我梳理了建材行業的發展歷史,第一階段為原始發展模型,是將不可再生的資源用于生產建材產品并得到應用,無限制地排放廢料。第二階段為有限循環系統,將不可再生的資源或能源用于生產建筑材料,從建筑設計、制造、利用、再利用、維護到報廢,然后再進行循環,對廢料進行處理,排放溫室氣體、廢水和有限的廢料。第三階段就是我們想要的理想發展模型,將可再生資源生產成建材產品并應用,有微量無害廢物排放,對其進行循環利用成為可再生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和消費國,2013年水泥產量達到241.4億噸,占到世界的60%;傳統建材行業是資源和能源密集型企業,對天然礦產資源依賴度高,環境負荷大;行業結構失衡問題突出,產能嚴重過剩。如果按照傳統的線型發展模式,水泥行業難尋出路。近年來,水泥行業的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總能耗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單位產品能耗卻逐年降低,少數水泥企業的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總平均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對于玻璃工業,我國浮法玻璃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約偏高20%;硅質原料的選礦回收率偏低,僅為65%~80%,綜合利用水平較差,每年消耗近3000萬噸的硅質原料;陶瓷工業百萬美元GDP的產品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優質原料資源難以滿足生產要求,固體廢料再利用率僅為20%左右。 記者:建材行業實施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優勢是什么? 姚燕:《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對建材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路線:重點推進窯爐等熱工設備節能改造;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等窯爐余熱梯級利用技術,推進玻璃生產線低溫余熱發電;推動利廢建材規?;l展,推進利用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廢棄物和廢舊路面材料等大宗固體廢物生產建材,培育利廢建材行業龍頭企業;鼓勵發展綠色建材產品,加快發展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復合多功能墻體材料、木塑復合材料等新材料,推進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減量化;推進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等一系列目標,推進建材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系統的循環鏈接。 與其他行業一樣,建材行業發展循環經濟也必須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從而實現小循環、中循環和大循環三個層面的物質循環。實現循環經濟的目的是實現資源、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環境負荷,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建材行業實施循環經濟非常必要,也有它的優勢。建材工業是國家重要的基礎產業,人們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產業,與建筑業一起構成人類的生存基礎。實施循環經濟,可以緩解能源和資源緊張的問題,利用減量化原理,通過節能技術的開發與推廣,使總體能耗不斷降低,則可實現在現有能量和建材產量不增長的情況下,建材產業靜態可持續發展的時間相應延長;可以緩解資源枯竭問題,利用減量化和再利用原則,減少礦產資源消耗,減少單位產品消耗,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延長產品的使用年限,將產品的利用價值成倍提高;可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向零排放逼近;建材行業對生活垃圾、建筑廢棄物的消納處理優勢,可為循環型社會的構建做出更多貢獻。建材行業是消納廢渣量巨大且使其再資源化潛力最大的行業,利用全國冶金、煤炭、電力、礦業和化工等部門工業廢棄物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其中水泥和墻體材料行業固體廢棄物利用量占行業利用量的90%。 建材行業的生產特點和產品屬性,決定了建材對其他許多相關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作用,支撐和協同共生產業的發展,是流程工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產業。 記者:建材行業實施循環經濟的模式有哪些? 姚燕:建材行業實施循環經濟的模式包括小循環、中循環和大循環。小循環是指企業內部下游工序的廢物返回上游工序,以及水和其他消耗品的循環。中循環是指企業之間的循環,下游工業的廢物返回上游工業,或某一工業的廢物、余能送往其他工業。大循環是指企業與社會間的循環,即工業產品經使用報廢后,其中部分物質返回原工業部門。 企業內部要建立起產品的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廢玻璃、廢陶瓷的回收再利用體系,提高利用率;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天然原料消耗;優化生產工藝,提高廢料循環率;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實行原料標準化;實現水泥低品位石灰石、尾礦,玻璃低值燃料,陶瓷低品位原料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應用水泥玻璃余熱發電等窯爐余熱梯級利用技術,余熱烘干、窯體散熱回收利用技術,力爭對建材生產的余熱吃干榨凈;提高產品質量,延長使用壽命。企業應該從源頭上減少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能源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大力推進再利用和資源化,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企業間及企業與社會間實施循環經濟必須做到:發揮水泥工業消納其他工業固廢的特長,實現水泥工業與其他工業的聯產耦合;用各種工農業廢棄資源,如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廢棄物和廢舊路面材料等,生產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制品;建設廢棄建材資源再生和利用產業體系;構建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如工業生產-廢渣-建材,建筑廢棄物、路面材料-建材,石材-廢碎石、石粉-人造石磚,復合材料-廢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等產業鏈;推動利廢建材規?;l展,尤其是以高附加值利用與精深加工技術為主的利廢資源利用;推進利用大宗固體廢物生產建材。 記者:建材行業“十三五”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有哪些? 姚燕:“十三五”期間建材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是: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相結合,因地制宜、示范引領、推廣普及相結合,積極構建建材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推行綠色消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我們設計“十三五”建材行業的發展思路是:減少建材系統的物質輸入,減少全行業的自然資源消耗;減少全行業有害物質的排放量,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實現廢料全部回收利用;提高材料的性能和擴大使用功能,延長產品壽命,長壽命的材料要和環境相容,產品生產、加工、使用和用后的堆放均無污染;盡可能以知識資源的輸入代替物質資源的輸入,實現經濟的增值和發展。 記者:“十三五”建材工業科技重點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是什么? 姚燕:“十三五”建材工業科技重點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包括:新型水泥熟料煅燒技術,水泥高效粉磨技術及裝備,水泥工業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技術,水泥窯資源化協同處置固廢技術集成與成套設備,水泥窯污染物控制技術和裝備,極端環境下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及裝備的研發,新型低碳膠凝材料研究;浮法玻璃工業綠色智能生產成套技術研究開發,太陽能與建筑功能玻璃先進材料與制造技術,高溫工業新型耐火材料及制備技術,節能綠色建材開發技術及裝備,新型PC構件成套技術與裝備開發,電子信息用特種玻璃制造技術,特種纖維復合材料綠色制備及其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技術等。 “十三五”建材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技術包括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節能低碳生產技術、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綠色建材產品制造及應用技術等。 在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領域,要重點突破可燃廢棄物替代燃料技術。世界上至少有100多家水泥廠用可燃廢棄物替代燃料,可燃廢物在水泥工業中的應用替代比例平均達30%,其中荷蘭最高,達到92%。工信部出臺的《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廢棄物替代燃料的技術開發和應用,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廢棄物的協同利用,鼓勵利用水泥窯處置市政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一批處置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示范企業。協同處置生活及城市廢棄物,利用窯爐高溫特性焚毀廢物中的有害組分,并達到綜合利用的目的。拓展難處理的工業廢渣應用技術,如赤泥、高鋁粉煤灰、鋼渣等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對廢渣原料進行改性,拓展廢渣建材產品的應用領域。建筑陶瓷磚薄型化技術,可降低瓷磚厚度60%,按墻地磚60億平方米年產量計算,每年可節約相關原料7200萬噸~12000萬噸,每年的綜合能耗可減少約306億千克標準煤,相當于3個三峽工程的年發電量。 在節能低碳生產技術領域,需要研究應用水泥窯純氧燃燒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術,窯爐短流程制備工藝,玻璃熔窯全氧技術,新型低碳(鈣)水泥基材料,水泥、玻璃等行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等。 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領域,要著力減少氮氧化物排放,包括燃燒優化控制技術、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玻璃熔窯余熱發電與低溫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 在綠色建材產品制造及應用技術領域,要重點發展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復合多功能墻體材料、重大工程用水泥混凝土、再生資源新型建材產品等綠色建材產品,引導并鼓勵發展大型國際化規模保溫材料生產企業,2020年新型保溫材料的產業規??蛇_1000億元,到2025年可達1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