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增長點
新興產業成纖維增強復材新增長點 行業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在前期產量保持低速增長和企業庫存快速削減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玻纖紗市場供求關系逐步好轉,出現量價齊增的良好局面。池窯企業成功實現多輪漲價,全行業實現玻璃纖維紗總產量165.8萬噸,同比增長11.57%。 玻纖紗產品結構調整與差異化發展趨勢初顯。池窯企業在不斷提升工藝技術與裝備水平的同時,逐步根據自身特點和目標市場展開產品結構調整。巨石集團、泰山玻纖、重慶國際提高了風電用紗、熱塑用紗生產量,并加大對各類高性能玻纖品種的開發力度;江蘇長海主攻氈用紗,與其下游玻纖深加工產業鏈配套;林州光遠在電子紗生產方面不斷有新突破。 當前,市場形勢好轉,一方面得益于下游風電、熱塑等應用領域需求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前期產能有效控制和產品結構優化調整,避免了同質化競爭。但是,當前下游復合材料行業應用市場并非全面復蘇,在風電、熱塑制品市場快速回溫的同時,汽車、船舶、石化、建筑、電子通訊等行業轉型調整仍在進行中。因此,行業一方面要繼續控制產能快速增長,嚴防新一輪產能相對過剩,另一方面也要及時跟進下游行業的轉型調整,做好市場應用研究與產品升級換代。 產品價格穩步增長,行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玻璃纖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715億元,同比增長8.65%;主營業務成本507億元,同比增長7.41%;實現利潤總額47.6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6.39%。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供求關系適度從緊,產品價格穩步提升,帶動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大幅提升。 上半年,玻璃纖維行業營業費用16.7億元,同比增長3.38%;管理費用25.2億元,同比增長9.18%;財務費用13.6億元,同比增長4.3%。受惠于當前經濟轉型、能源價格下降及國家新興產業配套政策實施,企業在交通運輸、營銷成本及企業投融資等外部經營環境方面壓力較小,主要面臨勞動力成本整體上升的問題。 截至6月底,行業資產總額約1290億元,負債總額約647億元,負債率51.09%,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18個百分點。其中私人控股、港澳臺及外商控股、國有和集體控股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1.59%、49.89%和64.44%。 外需增長乏力,產品結構優化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總量為61.9萬噸,同比降低2.89%;出口金額10.2億元,同比增長1.31%;出口均價1652美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升約90美元/噸。與去年同期出口快速增長相比,今年產品出口量小幅萎縮,表明外需市場再次陷入疲軟,值得大家警惕。 今年上半年,玻璃纖維紗出口總量約29.6萬噸,占出口總量的47.82%,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3個百分點;玻纖制品出口總量約25.5萬噸,占出口總量的41.2%,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0.71個百分點。短切紗出口量約6.9萬噸,占出口總量的11.15%,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0.69個百分點。在行業產品出口總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深加工制品出口比例不斷提升,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穩步推進。 玻璃纖維粗紗出口量約27.4萬噸,同比降低4.9%;出口金額約2.67億元,同比降低1.13%,粗紗出口均價975.2美元/噸,同比增長37.2美元/噸;其他玻璃纖維出口量約2.17萬噸,同比降低12.12%;出口金額約0.49億元,同比降低2.55%,其他玻纖出口均價2261.8美元/噸,同比增長222.1美元/噸。玻璃纖維紗出口價格明顯上漲。 各類玻璃纖維織物出口量約9.39萬噸,同比增長0.37%;玻璃纖維席(短切氈類)出口量約2.86萬噸,同比增長6.2%;其他玻纖網墊板(針刺氈、縫編氈等)出口量約9.66萬噸,同比降低5.18%;其他玻纖制品出口量約3.29萬噸,同比增長1%。 不斷加強質量控制與研發創新,高端進口小幅回落。今年上半年,玻纖及制品進口總量達到11.91萬噸,同比降低2.3%;進口金額4.33億元,同比降低7.35%,進口均價3634.6美元/噸。近年來,國內逐步重視增強產品質量控制與研發創新,以替代進口,滿足國內高端消費市場需求。 盡管如此,在部分細分市場中,由于國產玻纖及制品產品檔次、應用研發、技術服務等方面與國外仍存在差距,值得重視。例如今年上半年玻璃纖維薄片(薄氈類)進口量為1716噸,同比增速高達266.73%;玻璃纖維粗紗進口量為2.89萬噸,同比增速高達112.14%;其他玻纖網墊板(針刺氈、縫編氈等)進口量為3679噸,同比增速為20.55%。 新興產業成纖維增強復材新增長點 新興產業帶來發展機遇,產量小幅增長。今年上半年,190家規模以上纖維增強塑料制品企業總產量為124.9萬噸,同比增長3.68%,增幅雖小,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提升了9.98個百分點。 自2010年以來,受外部經濟疲軟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交通運輸、電子電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石油化工等傳統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應用市場需求持續萎縮,行業產量增速逐步放緩。隨著國民經濟轉型調整,近年來,新能源、環保、體育休閑、現代農業、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已逐步成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應用市場新的增長點。 行業轉型調整持續推進,經濟效益穩步提升。今年上半年,432家規模以上纖維增強塑料制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08億元,同比增長12.2%;主營業務成本349億元,同比增長13.36%;實現利潤總額34.3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89個百分點。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行業長期存在產業集中度低、企業應用研發能力不足、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低、規?;袌鲚^少等問題,需要盡快轉變發展理念,明確全行業發展思路與方向,持續推進行業轉型調整,逐步提升行業經濟效益水平。 上半年,432家規模以上纖維增強塑料制品企業營業費用7億元,同比增長11.74%;管理費用10億元,同比增長11.44%;財務費用2.4億元,同比增長4.85%。行業面臨較大的勞動力成本及營銷成本,需進一步通過挖潛改造,優化技術裝備,完善營銷渠道,并提升企業應用研究與技術服務水平。 截至6月底,432家規模以上纖維增強塑料制品企業資產總額約474億元,負債總額約226億元,負債率47.78%,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02個百分點。其中私人控股、港澳臺及外商控股、國有和集體控股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5.54%、46.31%和58.16%。 細分市場表現不一,應用研究意識有待增強。經過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轉型調整,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逐步邁入“新常態”。在保證穩定增長速度的同時,傳統產業轉型調整持續推進,新興產業逐步顯現成長潛力。在此基礎上,今年上半年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各主要細分市場表現不一,市場結構正在逐步調整。 傳統產業應用需求乏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9.5萬輛和1185.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和1.4%,同比增幅持續回落,包括商用車在內的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銷量下滑。而其他行業如船舶制造、石油化工、建筑工程等領域同樣較為低迷,對于纖維復合材料產品的應用需求乏力。 新興產業需求快速增長。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270個風電場項目開工吊裝,新增裝機5474臺,裝機容量為1010萬千瓦,同比增長40.8%。其中,海上風電裝機50臺,裝機容量為16.6萬千瓦,風電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帶動風電紗——風電復合材料——風電裝備整條產業鏈供貨緊張。此外,新能源汽車行業表現優異,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76223輛和72711輛,同比增長2.5倍和2.4倍,全年新能源汽車有望實現15萬到20萬輛的產銷量。在其帶動下,各種熱塑性汽車用復合材料需求旺盛。 行業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短期來看,一方面隨著各傳統產業轉型調整的持續推進,在明確轉型方向和思路后,傳統產業將逐步復蘇和穩定發展,帶動纖維復合材料市場需求復蘇和增長,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對于優惠政策依賴度較好,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起大落,需科學預判、及時應對。 長期來看,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材料應用創新是各傳統產業科技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環節。纖維復合材料作為戰略性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先進代用材料,必將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和應用。通過積極開展應用研究與市場拓展,纖維復合材料必將在未來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