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可持續建筑內涵豐富,它更加強調的是人性化和自然化,特別強調居民的廣泛參與。其包括的內容不僅僅是建筑節能,更強調可持續建筑中各個領域的最優結合。
可持續建筑發展之“中荷”比較
荷蘭可持續建筑發展在歐洲具有一定特色。在可持續建筑發展中,該國非常強調和重視正確處理好各部分的關系,因為可持續建筑是交通、水、環境和社會各因素的綜合體。在設計規劃時從交通上要盡量使用公共交通,避免汽車與自行車的交叉,減少汽車交通在區內的產生,使每個人都可以便利地到達和使用區外的交通設施;從水管理上節約用水,通過分類收集處理黑水、灰水、雨水,特別是雨水的回收利用,利用濕地技術回收利用灰水等,以充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體的污染。從能源上,提倡節能,利用太陽能供電、采暖、供應熱水;加強與社區住戶的溝通,住戶直接參與規劃設計,使建筑更具人性化,保證良好的鄰里、社區關系;充分利用當地的原材料減少運輸;做到原材料的消耗,垃圾處理在小區內循環,減少對外界的影響;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景觀,既可以保留原有的系統,減少破壞,也節約了資源。目前荷蘭可持續建筑占10%左右,發展趨勢良好,該國在可持續建筑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原材料匱乏,這是今后該國可持續建筑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為能源不足問題可以通過利用太陽能等措施來解決,但建筑材料只能來自地球本身。
通過對荷蘭可持續建筑的了解,使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建設可持續建筑必須因地制宜。在中國發展可持續建筑,要建立中國模式的可持續建筑。最近一段時間,各國的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標準在中國泛濫,一些開發商、業主紛紛追求獲得某某認證,荷蘭也在向中國推廣其可持續建筑的模式。我們認為,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無論是綠色建筑還是可持續建筑,必須建立中國的模式,要建設中國的可持續建筑。
在對荷蘭的可持續建筑學習中感受到,荷蘭的可持續建筑具有非常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它的可持續建筑更加強調的是人性化和自然化,特別強調居民的廣泛參與。包括的內容不僅僅是建筑節能,更強調可持續建筑中各個領域的最優結合。這種結合包括小區內各個系統的結合,也包括小區與小區外的各系統的結合。而在我國建筑發展中存在的弊病就是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難以體現居住者--住戶的意志,難以更多考慮到與周邊的關系,經常出現開發商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對周邊的影響(更多地是考慮對周邊的利用),而將開發商應承擔的責任轉嫁給政府去處置的情況。
此外,在荷蘭除零能耗建筑外,可持續建筑與普通建筑相比在價格上差異不大,甚至更低,這也就提醒我們,綠色建筑不一定是高檔建筑。在國內經常聽到,或經常被問到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與普通建筑相比在成本上會增加多少。從荷蘭的經驗來看,答案應是--沒有什么差異。之所以會有人提起價格差異這個問題,與當前國內存在一些混淆視聽的情形有關。
這主要表現在:一是不管是既有建筑,還是要推廣的可持續建筑,在設計上都有嚴格的國家標準。長期以來,既有建筑沒有嚴格按照標準設計,施工、驗收,該投入的沒有投入,壓低成本,并且這種不合理的低價被理所當然地看成是合理的價格。
標簽: 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