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舉個實例,在浙江某會展中心的地下外墻防水施工中,因混凝土結構本身出現一些問題,基面蜂窩狀情況比較嚴重,要返工事實上不太可能。施工單位在征得甲方、設計、監理等各方面認可后,果斷采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做地下外墻防水施工,設計每平方米用料2公斤,需要處理的基面,先采用堵漏的方式進行修復,再在基面表層做防水涂層,這樣做既加強了混凝土結構的強度,也大大提高了結構表層的抗裂抗滲作用,使該項目順利通過了土建結構的質量驗收。
由于防水涂層的堅固,能有效封住結構基面微小開裂帶來的滲漏。因此防水涂層的加強,不僅能增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水化反應空間,同時,也能確保防水涂層中有充足的活性水化反應物質來增加對混凝土結構的滲透結晶,對混凝土結構能直接起到補強的作用,這是聚氨脂涂料或其它防水材料所無法達到的良好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防水原理其實不復雜,但如果缺少防水涂層的作用,滲透結晶物就吃不住高水壓穿透,更抗不住結構開裂。反之,沒有在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滲透結晶物,防水涂層再堅固,但缺少了抗水的密實度,照樣要漏水。同樣道理,在堵漏施工中,對滲漏結構的補強也就是做好堵漏施工的關鍵。筆者對防水和堵漏的概念是:防水是前期的措施后期的堵漏,堵漏是前期的手段后期的防水,只有把防和堵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整體建筑工程的質量。
二、只有提高防水涂層的質量,才能達到真正的防水目的
水泥基滲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抗滲防水作用是顯著的,但如何真正有效地發揮滲透結晶的作用,卻有待重新認識。根據國家標準,試塊在涂刷防水材料后的抗滲壓力為1.2MPa,經過28天的養護,二次抗滲壓力要求達到0.8MPa,以此類推,再過28天的三次抗滲壓力是否更小,那么若干次后的抗滲能力呢?這和抗折抗壓強度正好相反,這是否說明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每次抗滲能力的遞減,隨著時間的加長其防水能力也在衰退呢?其實不然。試驗室里的測試數據,和實際工程運用情況往往是有一定差異的?!八嗷鶟B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因其活性化學物質滲透結晶的特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防水效果反而會越來越好,這一點,已經被大量工程實例所證實。當然,如果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好,在正常沒有滲水的混凝土結構基面上,用任何防水材料作防水施工表面效果都會是不錯的。但一旦結構開裂帶來滲漏,那么防水施工所帶來的實際意義到底有多大?因此,只有把防水材料的施工確定在提高涂層的防水質量上,結合結構補強,才能達到真正的防水目的。
要提高涂層的防水質量,確定每平方米多少材料用量其實也是做好防水施工的關鍵,特別是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存在著一個水化反應空間問題,也就是說,防水材料用量越多,防水涂層越厚,水化反應空間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有限的水化反應空間,要催化更多的活性化學物質產生更多的滲透結晶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涂層厚度按國標要大于0.8L,一般不超過2L,其間關鍵是和成本控制形成一個最恰當的比例。
無論是何種原因產生的滲漏,都是因為這個部位就是該結構的缺陷處,常規的用聚氨酯壓漿的堵漏施工,它的施工方法不可能增強結構的補強,只是維持了結構原來的破壞狀態,再說聚氨酯的聚化物長期浸泡在水中會逐漸變成糊狀物而失去抗水性,一旦表層封堵結構裂開就喪失了堵漏的作用。因此,提高防水涂層的質量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還是舉個實例,在南京地鐵三山街站站臺層底板裂縫的堵漏施工中,施工單位只用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進行實堵,該站站臺層底板開裂縫寬有1毫米左右,屬嚴重的貫穿滲水縫,施工中先開鑿堵漏槽,規格為10×12厘米的“U”形狀,在槽內用速凝型材料干粉來進行吸水初堵,止水后用比槽相應寬的鋼絲網片緊貼堵漏材料,再用緩凝型材料進行精堵至接近槽口剩2~3毫米,然后再用比槽口兩邊各寬3厘米的鋼絲網片罩住槽面,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做防水涂層抹平覆蓋住鋼絲網片。這樣的施工其特點在于:首先,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自膨脹率一般在0.24~0.79之間,10厘米寬的
標簽: 防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