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出一份2017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4.21%的業績快報后,魯陽節能又在3月14日晚間披露一份超預期的2018年一季報預告,預計一季度盈利4766萬元-5617萬元,同比增長180%-230%。
作為一家主營陶瓷纖維、巖棉等耐火纖維材料的企業,魯陽節能的一季度歷來都是行業淡季,如2017年一季度單季的凈利潤即為1701.76萬元,僅占公司2017年全年凈利潤(業績快報數據)的7.96%。因此,今年一季度的大幅預增被市場視為超預期的表現。
對于預增的原因,魯陽節能給出了3點解釋:一是公司“轉方式、調結構”經營成果繼續顯現,陶瓷纖維產品銷售收入增長;二是工程項目增多,推動了陶瓷纖維中高端產品銷售數量的增加;三是玄武巖纖維產品銷售價格提升。
“起個大早”的巖棉業務
公司近年來的業績大增,與玄武巖纖維(又稱巖棉)產品的需求爆發有著很大關聯。據介紹,巖棉是一種建筑外墻防火材料,該材料既具備優良保溫性能又具有最高防火等級(A級),是建筑防火的理想材料之一。
行業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建建筑面積近20億㎡,其中20%為外立面墻。按照國家消防總局建筑防火規定,建筑外墻需設立防火隔離帶,一定高度以上的建筑必須使用燃燒性能達到A級的材料,市場容量大約有1億㎡。
同時,我國還有大量的現有建筑未進行節能改造,據統計,大約在400億㎡(其中城市約140億㎡),這部分現有建筑勢必需要進行節能改造,因改造房屋中會有大量居住人員,對保溫材料的安全性要重點考慮。因此,巖棉市場容量巨大,預計年需求量在300萬噸以上。
早在2011年,魯陽節能就已經看中巖棉市場的發展空間,在當年10月宣布投資3.2億元建設年產能10萬噸的巖棉建筑保溫板項目。根據公司的預計,該項目完全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5億元,年利潤總額1.5億元。
2012年6月和2013年4月,公司兩條5萬噸的巖棉生產線分別建成投產。然而項目投產后,公司所預期的投資效益卻遲遲未能體現。
2013年-2015年,魯陽節能巖棉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僅為7857.09萬元、1.11億元和1.16億元,分別僅占公司當年總營收的7.6%、9.4%和10.2%。不僅如此,這三年巖棉業務的毛利率也分別僅為4.98%、7.10%和18.88%,遠低于此前預期的超過30%的水平。
魯陽節能早在2011年就看好的巖棉領域,直至2016年才逐漸顯露出成效。
產品供不應求連擴產能
進入2016年,政府及公眾對防火安全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住建部批準的新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在當年5月正式執行,這份規定對建筑外墻的防火要求進行了更嚴格的規范,兼具保溫性和最高級防火性的巖棉材料的需求開始啟動。
與此同時,魯陽節能旗下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也在2016年入列國內前三甲。當年公司巖棉產品取得營收1.55億元,同比增長34%;毛利率也進一步攀升至28.15%。
到了2017年,巖棉產品需求進入快速爆發階段,魯陽節能的巖棉制品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2017年6月29日,公司宣布擬投資7600萬元,新建5萬噸巖棉制品產品,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2017年8月,魯陽節能在深交所互動易上透露,受市場需求和生產成本提升的影響,公司產品價格均有所提升,其中巖棉產品提價約10%左右。公司還表示,受環保投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公司產品仍有提價需要,未來根據市場情況綜合確定。
2018年2月,公司又披露了關于巖棉制品擴產項目變更的公告,宣布將此前擬擴建的年產5萬噸巖棉制品項目更變為年產8萬噸產能,投資預算也上升至1.2億元。公司表示,項目變更后,生產裝備及技術先進程度及產能進一步提升,生產組織形式更環保、安全,將有利于公司市場占有率的提升。
據魯陽節能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顯示,巖棉產品2017年年底排單已經超過90天。中銀國際分析師認為,這已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狀態,有理由認為公司巖棉產能利用率會維持在高位。另一方面,工信部要求在巖棉企業在未經工信部批準條件下不能自行新增產線,使得巖棉在供給端受到限制。
魯陽節能披露,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僅有29條總產能76.8萬噸的生產線通過了工信部的準入。中銀國際分析市預計2018年年內新增巖棉產能不會超過20萬噸,和巖棉旺盛需求比處于相對弱勢,仍有進一步的提價空間,公司巖棉業務有望超預期增長。
標簽: 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