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有關人們日常生活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產品質量等問題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房屋的品質也越發關注,更加注重維護自己的相關權益。同藥品、食品等質量問題不同,房屋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立刻下架或是銷毀,因房屋質量引發的問題影響可能長達幾十年。
因防水工程質量低劣引發的建筑滲漏已經成為影響建筑質量的一大問題,被稱為“建筑癌癥”。其中劣質防水材料在市場上的泛濫、施工人員技能不過關,對防水工程質量產生了巨大的不良影響,加劇了滲漏病癥。因而必須加速行動,多方入手,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建筑滲漏難以安居樂業
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講,無非就是衣食住行。而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落地生根,有了一個“家”。房子,不僅是一個居所,其中更寄托著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因而,人們對于房屋相關問題,特別是房屋質量問題的關注度始終居高不下。
近日,有讀者來信稱某市的建筑滲漏現象非常嚴重。不僅位于頂層的自家房屋在雨季會出現漏水的情況,連一些商場和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場也時常漏水,給生活和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據這位讀者稱,位于某市的知名購物中心因其完善的商業服務設施,成為市民充分享受舒適的休閑購物體驗的一個重要場所,然而停車難卻成為一大頑疾,究其原因竟是嚴重滲漏所致。據悉該商場停車場的地下三層裂痕密布,滲漏嚴重。盡管在投入使用的幾年間,商場物業管理部門通過維修、安置抽水泵外排的手段進行臨時處理,但每遇到雨季豐水期顧客高峰時期,因防水工程質量造成的積水和滲漏使得原本就緊張的停車位無法使用而雪上加霜。
坐落在海河之岸的標志性建筑也深受建筑滲漏的困擾。由于大廈地下停車場防水工程質量差、滲漏嚴重導致停車位難以充分利用,“停車難”困擾著入駐企業和前來辦事的相關人員。
其實早在2013年,央視財經頻道(CCTV-2)就曾連續兩晚于黃金時段在《經濟信息聯播》節目中以“漏水的防水材料”為題,對我國建筑滲漏居高不下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報道。其中央視記者深入造假窩點,對該市區南麻旦村等地的防水材料造假企業進行了探訪。節目中可以看出,造假企業的生產環境十分惡劣,同時宣稱“可以生產任何品牌的產品”。
據防水行業人士介紹,在整個行業情況都不容樂觀的情況下,該地區的“非標”防水產品竟高達90%以上,數字令人震驚。
事實上,建筑滲漏現象不僅在某市,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十分嚴重?!艾F在中國的防水層有的是做了等于沒做,無論是卷材防水還是其他的防水材料,特別是節點處不好做?!庇袑<艺f,“比如外墻滲水主要是施工環節不到位,外墻在施工過程中有腳手架的洞口,這個洞拿開的時候,填充不到位,就會引起滲水,就像下雨時水進到雨衣里面一樣。主要還是施工過程中人為的偷工減料造成的?!?/p>
而造成滲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防水材料不合格。諸如大量的“非標”和假冒偽劣的防水材料在市場上“橫行霸道”,運用這種材料,無論怎樣進行施工,也無法達到要求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施工引起。防水是一個系統工程,防水工人的施工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防水質量的好壞,并不是只要用了防水材料,就一定能夠杜絕滲漏現象的發生。
“黑色產業鏈”滲漏更成頑疾
防水工程的質量與建筑滲漏率的高低息息相關。只有用過關的防水材料,規范化的施工,才能真正為建筑穿上防水的外衣。然而,大量“非標”和假冒偽劣防水產品在市場上的泛濫,卻使得我國大量建筑處于穿著“皇帝的新衣”的狀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防水企業有3000多家,其中只有三分之一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同時,目前國內防水行業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而與之對應的,則是生產工藝落后、節能環保不達標的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個別地區無證生產和制假售假窩點甚至已經形成半公開化的“基地”。
這樣的廠家,采用質量等級極低的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違規加入再生材料或其他添加劑,降低了防水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長期耐久性能,導致一些工程剛竣工交付使用就出現裂縫、滲水現象。
開發商在招標時,大多實行最低價中標制度。工程項目通過層層轉包、層層分包,最后利潤所剩無幾,只能按最低價中標。材料品質、廠家信譽和售后服務較好的企業,其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在以價格高低為杠桿的招標中,競爭力自然無法與“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企業相比。
還有一些不法廠家“區別對待”,抽檢和送檢的產品是合格的,而賣給消費者的卻是低端的防水材料;有的打著名牌商標的幌子做虛假宣傳,推銷偽劣產品;有的在施工過程中偷梁換柱,進工地送檢是合格產品,實際施工時換成偽劣產品。
施工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防水造價在建筑工程造價中僅占2%,金額太低,使得防水工程大多落到一些無資質、有掛靠關系的低素質包工隊手中。中標施工隊為了自己的利益,施工時偷工減料,粗放作業。此外,部分防水企業缺少經常性、制度性、專業性的上崗操作培訓,倉促上馬的情況較為普遍,使得施工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專業的人員施工,質量很難得到可靠保證。
正如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所說,“目前我國建筑防水工程招標多采用最低價中標,不少工程的中標價格明顯低于正常成本價格,加之工程監理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大量假冒偽劣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水產品以及無資質、無技能的施工隊占據主要市場,進而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p>
多方入手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防水行業伴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近十年來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成績。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盛行、低價中標、施工水平有限等瓶頸,也嚴重阻礙了行業健康發展。推進防水行業可持續發展,單純依靠政策或是技術創新并不可行,而是應當多方入手,開展工作。
淘汰“非標”和假冒偽劣防水產品,離不開政府“有形的手”,出臺相關政策進行引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當借此機會,推動淘汰防水行業的落后產能。比如,在各地區政府部門可印發《推廣、限制和禁止使用建設工程材料設備產品目錄》的通知,明確禁止使用非標產品和假冒偽劣產品,并寫明處罰手段。同時,保障已經出臺的相關限制和禁止的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執行到位。
對于行業協會而言,也應當大力推廣先進的防水材料,促進假冒偽劣和非標產品退出市場。在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印發的《建筑防水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評價為導向,推廣清潔生產,落實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優化產品結構;打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全要素發展路徑,滿足綠色建筑需求?!兑巹潯分幸裁鞔_要求淘汰高污染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大力發展功能可靠、節能環保的防水密封材料,鼓勵開發具有復合功能的防水系統,比如熱反射屋面、通風屋面等具有綠色功能的材料和系統,滿足綠色建筑需求。這正是國際防水行業流行的新趨勢。通過對先進產品、工藝的推廣,也將極大地推進落后產能盡快離開防水市場。
作為防水材料的生產方甚至是施工方,防水企業在攻克“建筑癌癥”的過程中,理當身先士卒。
防水企業應抵制非標產品,積極提升生產工藝和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強施工人員技能培訓等自我提升。通過抓住機遇,自覺轉型升級,落后的工藝、產品也會自然而然退出生產,甚至最終在市場上消失。
毫無疑問,建筑滲漏雖是頑疾,但只要多方協作,由防水引發的建筑質量問題必將尋得解決的良方。
標簽: 中國